编辑: 霜天盈月祭 2014-09-23

7 次,累计 赤潮发生面积近

1720 平方千米.赤潮发生地分布在嵊泗列岛 以南至温州北部外侧海域,种类以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 为主.赤潮类型包括了单相型赤潮和复合型赤潮.

2014 年,浙江省近岸海域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 磷的入海量分别为 88.8 万吨、5.56 万吨、39.0 万吨和 1.88 万吨,其中陆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量分别 ―

6 ― 为88.3 万吨、5.55 万吨、32.2 万吨和 1.47 万吨;

海源化学需 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量分别为

5020 吨、136 吨、

3189 吨和

902 吨;

气源总氮和总磷的入海量分别为 6.49 万吨 和3243 吨. 陆源、海源和气源中, 陆源是最大的污染源来源,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基本来自于陆源,总氮和总磷的陆源的比 例分别为 82.5%和78.0%.海源总氮和总磷的比例为 0.82%和4.8%,气源总氮和总磷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6.6%和17.2%.在 陆源中,入海河流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氨氮、 总氮和总磷分别占总量的 76.6%、70.1%、68.4%和54.3%. 长江是影响浙江省近岸海域水质的重要污染物来源.我 省近岸海域污染物入海量占自身与长江合计入海量的比例相 对较低,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占总量的 12%、 30%、16%和14%,其中我省陆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 总磷分别占总量的 11%、30%、13%和11%;

而长江化学需氧 量、 氨氮、 总氮和总磷分别占总量的 88%、 70%、 84%和86%, 因此长江对我省近岸海域水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 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 大湾 区 和 美丽浙江 建设.以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为核心,坚―7―持陆海统筹,控制污染物入海总量,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

严格控制围填海,保护近岸海域自然岸线,提高海域自净能 力;

严格控制过度捕捞行为,加强生态保育,维护沿海生态 系统健康和修复能力;

严格防范环境风险,提高海洋环境风 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使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二)基本原则 质量为本,保护优先.以提高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为核 心,入海河流、近岸海域水质 只能更好、不能变坏 ,逐步实 现地表水和近岸海域功能区划的水质目标.坚持保护优先, 绿色发展,以近岸海域水质改善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 局优化,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陆海统筹, 区域联动. 贯彻 从山顶到海洋 的全过程防治 理念,统筹陆海关系,促进海陆协调发展.近岸海域污染防 治与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沿海地区污染整治相协调,实行全程 衔接.强化七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控制入海污染物 通量.严格执法,通过对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监管和治理,控 制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 突出重点,分区控制.抓住重要污染来源开展治理,尤 其是入海河流和直排污染源,突出总氮、总磷排放量的控制. 综合考虑陆源污染、海域富营养化、湿地生境损害、海洋垃 圾、石油污染等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坚持 分区、分类 原则, 对以杭州湾、象山港为代表的浙北区域以及以三门湾、台州 ―

8 ― 湾、乐清湾为代表的浙中南区域进行重点控制. 综合防治,精准施策.坚持以污染预防为主、兼顾生态 保护的原则,改善海域的环境质量,保护典型珍稀的生态区 域.防患于未然,提高海洋污染风险预警意识,防范污染事 故的发生.合理设计防治方案,管理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 生态系统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提高污染排放控制和 入海河流水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