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冬欧巴么么哒 | 2015-12-24 |
2 3. 2% [ 1] .据2002―
2 0
1 2年? 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数据, 我国 博士生三年毛毕业率近1 0年平均为7 5. 1%, 而历年 实际毕业人数与当年应毕业生数之比一直在0. 4∶1 左右[ 2] .2
0 1 5年一项基于北京大学博士生毕业现 状的调查数据显示,
2 0
1 1年以来, 北京大学每年的 博士生延期毕业率均超过4 0% [
3 ] . ( 二) 博士生培养质量有下滑趋势 博士生培养质量一般指的是博士生培养活动过 程的质量[
4 ] .涵盖从博士生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 程中每一阶段的培养质量, 也包含每一阶段所有培 养活动的质量.数量与质量是一对难以协 调的矛 盾.在我国博士生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的最初几年, 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即已凸显出来.在2
0 0 5年的? 中 国教育发展报告? 中, 有5 1. 1%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目 前的博士生质量出现了下降, 且有4 2%的研究生管 理部门负责人认为最近5年博士生的质量呈下滑趋 势[ 5] .同时, 在另一项关于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调查 中, 虽然博士生导师及管理负责人认为总体质量基 本持平, 但是五成的用人单位认为博士生培养质量 有所下降[
6 ] .而现实中, 就笔者所接触到的博士生 导师而言, 很多都认为博士生的质量一年不如一年, 四年学制并不比三年学制培养的博士生质量高.与 此同时, 在今年颁布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 十 三五 规划? 中明确指出要稳步发展博士研究生教 育, 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 这将使博士研究 生培养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 三) 分流退出是国外博士生培养的常态 众所周知, 西方国家的博士生培养质量相对较 高, 这与其历来实行严格的淘汰机制不无关系.分 流退出作为博士教育质量与竞争文化的制度保障, 已是国外博士生培养的常态, 并成为典型特色.法 国的博士生教育分为深入学习文凭阶段和撰写博士 论文阶段, 深入学习文凭阶段是一次博士候选人的 选拔, 实行严格的淘汰机制.资料显示, 法国每年仅 有三分之一的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
7 ] , 其余的则在 培养过程中予以淘汰.英国的博士生教育对哲学博 士的考核淘汰尤为严格, 每年都会组织专家考察团 对其进行严格考察与淘汰.另外, 也有高校通过课 程学习对博士生进行淘汰, 如曼彻斯特大学要求学 生必须在三年内至少花6
0 0个小时接受研究生培养 计划, 达不到要求则被淘汰[ 8] .与此同时, 毕业论文 也是对博士生进行考核的主要参照, 英国一般大学 的论文不通过率为5%, 重点大学则高达1 5%.德 国作为现代意义上哲学博士的发源地, 历来注重对 博士生乃至硕士生实行严格的考核淘汰管理.据统 计, 德国硕士的淘汰率就有2 7%, 鲁尔大学的电气 工程硕士竟有高达5 0%的淘汰率, 亚琛工业大学的 电气工程博士淘汰率也在2 0%到3 0%之间[
9 ] .美 国也具有一套完备的博士生考核淘汰制度, 其博士 生培养主要靠博士资格考试来筛选合格的博士候选 人, 一般而言, 美国的博士生资格考试淘汰率保持在
3 0%以上, 甚至 M I T 机械系的博士生在第一次参加 资格考试的及格率仅为3 0% [
1 0 ] , 足见美国博士生资 格考试的淘汰率之高.
二、过程管理:观照博士生分流退出的应然视角 博士生分流退出不仅是一个结果, 更是一个过 程, 其最终旨归则是保障和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较于注重结果的静态和既定事实的目标管理, 过 程管理更加具有动态与可控性, 因而对于博士生培 养的分流退出更具适切性. ( 一) 过程管理的理论演变与分析框架 过程是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存在与发展的一种 关系状态, 过程哲学认为过程通过事物活动得以体 现, 是内在联系的、 持续性的创造活动.质量管理学 中则将过程视为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活动.因此, 过程是与活动连在一起的, 博士生教育作为一种 培养博士生的活动, 其过程性自不待言. 过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 念, 是针对结果导向型考评的目标管理而提出 的. 作为企业管理方法之一, 发轫于迈克尔?哈默提出 的业务过程再造.这种理论认为要想实现现代企业 质量与服务的飞跃式发展, 必须要对原有的工作流 程进行根本性的彻底改革.进而通过全面重构和塑 造企业业务过程而达到企业管理的优化, 以实现质 量与服务的飞跃发展.然而, 这种激进式的管理改 革模式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 过程管理充分 汲取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精髓. 全面质量管理最初由阿曼德?费根鲍姆和约瑟 夫?朱兰共同提出, 并对其做了三方面的强调: 其一, 多手段、 多方法.认为质量保障应该有一整套组 织管理体系, 需要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相互配合. 其二, 产品的制作过程只是保障产品质量工作的一 部分, 关注从产品设计到材料选择再到产品检验的 全部过程控制, 才能更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其三, 关注质量保障的成本与效率, 即用最经济的水平充 分满足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