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 2016-03-25 |
64
2012 /
9、10月号 尴尬少年游那麽,仔细读过《饥饿游戏》之后,我自己对这部作品就疑虑尽消了吗?不全然,有两点仍 需一提:
一、文学中的暴力尺度 当初我将《饥饿游戏》当作拒绝往来户,是因自己对青少年文学中暴力血腥,尤其是童少相 残的反弹(另一例是日版漫画与电影《大逃杀》 ,我至今依然无法吞咽) ;
当时未解的是,作者柯 林斯也反暴力,她写作《饥饿游戏》的动机之一,藉由刻划强制彼此猎杀的「游戏」 ,身历其境的 少年和家人好友的恐怖身心折磨,来警示公众.换句话说,她选择一步险招,将黑暗盛盘上桌, 意欲使读者倒胃反弹……. 那麽,柯林斯的途径是正当的吗?我们是否可能用描写暴力来批评暴力?用刻划战争促进和 平?用揭露谎言来捍卫真理?如果说,以说故事途径来拨乱反正是中外文学工作者代代常用手 法,我们是否仍需要担心孩子们在阅读《饥饿游戏》三部曲后,不但没有接收到作者原本想传达 的信息,反而起了模仿的念头?
二、适合读者群 前面的提问引出下一个考量,就是《饥饿游戏》三部曲究竟适合哪样的年龄层阅读?儿童少 年读物出版界,间或有作品以适读年龄九岁到九十九岁来行销, 《饥饿游戏》三部曲显然不属於这 类老少咸宜的作品.它的理想阅读圈应该是身心渐趋成熟的高中生与成人,最好能伴随导读或双 向讨论.除非是特殊案例,初中以下的孩子阅读这类作品要极其谨慎,观赏改编电影更要小心. 师长与青少年辅导如果愿意倾阅读水流,少年思路,可以从分享《饥饿游戏》三部曲中开辟渠 道,带进信仰活水,小心可别一开始就丢下标准答案大石块,堵塞了深层思辨水路. 结语 《饥饿游戏》故事开始时,凯妮丝胸无城府,亦无大志,苟活在社经地位底层,只求自己与 家人温饱;
当她为救妹妹小樱自愿被丢进竞杀游戏中,也只有微乎其微的生存愿望.随著情节推 展,意外地她成为革命的象徵,成为军国大计中的策略棋,在个人愿景和众望所归的巨大落差 下,她被逼上成长与成熟的梁山,不得不眼看大图画,想大道理,点滴明白了独善其身的自 私,与兼善天下的意义. 然而凯妮丝与同侪意欲兼善天下,并非正邪两军相争那麽单纯,而是统治者与革命者鲜明旗 帜里,同样交织著人性偏执黑线;
她在叛军营里助长革命火势,自己也在杀戮、背叛、欺瞒、伤 逝的熊熊烈焰中灼伤;
使她身心几乎遭受巨大劫难,从无辜到亲身付上无偿代价的,其实是每个 人的罪性与罪行. 浩劫后,黑暗笼罩天地与内心,凯妮丝与比德尽上自己最大的力量,在读者心中点燃的,是 一芯摇晃、微弱却顽强不熄灭的烛火.这丁点微光,短暂温暖了多少读者的心. 《饥饿游戏》阅读 校园
65
2012 /
9、10月号 尴尬少年游热潮如火燎原,可见少年(与成人)在风雨如晦的末世,於文学中眺望似乎更灰暗的明天时,多 麽渴求盼望! 那麽,我们能不能想像,在这一代青少年文学里,有人说著另一种故事-在末代灰烬废墟 中,不仅望见人自己微烛一芯,还瞥见从时空外翩临,从未熄灭,始终燃烧,永远光灿的灵火? v 书目: 《饥饿游戏》 The Hunger Games 苏珊.柯林斯著,2008 《星火燎原》 (饥饿游戏2)Catching Fire(The Hunger Games, Book 2) ,2009 《自由幻梦》 (饥饿游戏3) Mockingjay(The Hunger Games, Book 3) ,2010 (繁体字版由邓嘉宛翻译, 大块文化出版) 延伸阅读: The Girl Who Was on Fire: Your Favorite Authors on Suzanne Coll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