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2016-10-03

病程长;

胸部 X 线表现以片状阴影、云絮状阴影、肺门影增浓为主;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 好. 结论:MP 致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与一般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相似,但病程较长,肺外并发症多,胸部 X 线表现显著,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关键词] 小儿呼吸道疾病;

毛细支气管炎;

肺炎支原体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725. 6摇摇摇[文献标志码] A 摇摇毛细支气管炎是在婴幼儿群体中十分常见的一 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多 <

2 岁,特别是

1 ~

6 个月的婴儿[1] . 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 副流感病毒、 鼻病毒、 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 (MP)也可引起本病. 有研究[2] 发现,MP 已逐渐成 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占30% . MP 致毛 细支气管炎逐渐增多. 现对

2012 年4月至

2013 年4月我科收治的

25 例MP 毛细支气管炎病例资料作 一分析. 1摇 资料与方法 1. 1摇 一般资料摇

25 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 标准[3] . 男16 例,女9例;

年龄

3 ~

21 个月,其中

3 ~

6 个月

7 例, >

6 ~

12 个月

11 例, >

12 ~

21 个月

6 7

0 1 J Bengbu Med Coll,August 2014,Vol. 39,No.

8 7 例. 住院治疗

7 ~

10 d,总治疗时间

3 ~

4 周. 1. 2摇 辅助检查摇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特 异性 MP鄄IgM 抗体,同时行血常规、C 反应蛋白、心 肌酶、肝肾功能、胸部 X 线片检查. 2摇 结果 2. 1摇 临床表现摇

25 例患儿入院时病程

3 ~

6 d,均 有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症状;

发热

17 例(68% ),其 中低热

4 例,中度发热

8 例,高热

5 例;

呕吐、腹泻

10 例(40% ),皮疹

5 例(20% );

两肺均可闻及呼气相 哮鸣音及中细湿罗音或痰鸣音. 胸部 X 线表现:胸 部片状阴影或云絮状阴影

13 例(52% ),间质性改 变7例(28% ), 肺纹理增多, 含气量增多5例(20% ). 实验室 检查:25 例血清特异性MP鄄IgM 抗体均阳性. 白细胞总数(4 ~ 10) 伊109 / L

19 例, ( >

10 ~

15 ) 伊109 / L

6 例, 分类正常;

血红蛋白40 U/ L

5 例,肾功能均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 升高

3 例,C 反应蛋白 >

5 mg / L

5 例. 呕吐、腹泻

10 例(40% ),皮疹

5 例(20% ). 2. 2摇 治疗与转归摇 常规平喘、雾化、吸痰、吸氧、补 液等综合治疗,喘憋严重者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3 ~

5 d,有肺外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 同时给予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即红霉素

30 mg・kg -

1 ・ d -

1 ,分2次静脉滴注,连用

4 ~

6 d,发热减轻改用阿 奇霉素

5 ~

10 mg / kg 静脉滴注,每日

1 次,连用

5 d. 患儿咳嗽、喘憋、呼吸困难等主要临床症状均有基本 缓解或消失,存在轻微不适,且肺部体征不明显之后 出院改口服,连服

3 d,停4d,用2~3周.

25 例中, 痊愈

22 例(88% ),好转

3 例(12% ). 3摇 讨论 摇摇MP 是细胞外寄生菌,其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 之间,是已知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病原微生物,含有 DNA 和RNA,无细胞壁. MP 通过飞沫传播,当病原 体进入呼吸道后,在黏膜表面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 胞的神经氨酸受体紧密结合并附着,从而逃避黏膜 纤毛的清除作用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黏膜上 皮汲取自身所需营养,同时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导致 呼吸道损伤,出现呼吸道症状. 人体感染 MP 后体 内先产生 IgM(1 周后抗体产生,3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