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gtbkwd | 2016-12-23 |
而当陶器 原始烧成温度低于 870℃时, 则无论陶土原料取 自何地, 无论烧成温度多低, 甚至是未加温的黏 土, 只要是用热膨胀方法, 所测结果均为 870℃ 左右! 后来,另一位研究生认真检索文献后发现, 早在
1969 年, 英国的一位教授通过实验已指出, 对于原始烧成温度低于玻璃相形成温度的陶器, 采用常规的热膨胀方法是无法测定其原始烧成 温度的. 问题发现之后, 王昌燧并未止步, 而是鼓励 和支持刘歆益探索测定低温烧制陶器的原始烧 制温度的可能性. 其后, 系内几届师生通过努力, 终于建立了利用热膨胀方法测定低温陶器原始 烧成温度的修正公式. 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一个屡有创新成果 的团队, 需要带头人有一种敏锐的眼光, 随时能 在五光十色的考古新成就中发现疑问, 而且善于 使之成为团队成员的研究课题. 而难能可贵的是 培养和鼓励年轻一代去打硬仗, 组织团队去完善 和充实研究的课题. 林V说. 穿越到中世纪姻尹传红初识王怀玉, 只知他是个 官 .作家周涛说: 怀玉的 官不能算太小. 但他对自我, 对工作, 对社会对生活乃至生 死, 都看得透彻, 非常清醒.他是个手不释卷的读书人. 仔细咂摸 边读边写 王怀玉喜读经典.他认为, 浩瀚书海, 浩荡无际, 书是 读不完的. 随意浏览, 普遍翻阅, 蜻蜓点水是必要的. 但是 选精品、 读经典更重要. 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镇山之宝, 不 得此要领, 就不能登堂入室, 得不到真谛. 王怀玉年逾七十, 却依旧朝气蓬勃, 大大咧咧, 甚至有 些不修边幅.所以, 当他读到一个生动快活、 视野开阔、 清 明超脱的庄子时, 也为之兴奋. 他深切感悟道: 《庄子》 是一部飘逸的奇书, 对天地自 然、 宇宙时空、 生死名利、 道德修养、 贫富贵贱等都看得很 透、 悟得很彻、 说得很清.对这样一部独一无二的奇书, 不 读是终生的遗憾, 仔细品味则是一世的享受. 至于对经典的态度, 他虔诚又耐心, 做学问来不得半 点虚假, 对经典著作不能有丝毫浮夸, 要一篇篇认真读, 通 读精读, 真正读懂, 不要装腔作势、 附庸风雅. 所以他在读 经典时, 笔记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他读 《庄子》 时, 分篇章翻译, 再写下读后感, 或短或 长. 自己多动手写点心得体会, 这样会有更多收获. 王 怀玉坚持该习惯多年. 《庄子》 浩瀚 领会点滴 《庄子》 在传诵中贡献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寓言. 所以读时不会陌生.深入原文后, 又会有更多的享受. 许多研究庄子的学者都认为庄子是赞赏 大 而鄙视 小 , 比如 《逍遥游》 一篇中, 他颂扬 怒而飞 , 鹏程万里;
而讥讽 腾跃而上 于蓬蒿之间.其实也不尽然, 大和小是 相对的.大, 大知, 大年, 也有大的难处;
小, 小知, 小年, 也 有小的易处. 王怀玉认为, 《逍遥游》 反映了庄子的宇宙观、 人生论, 以大鹏和小鸟作比, 说明世界万物都不能超越自身的本性 和外在环境, 主张抛弃大小、 荣辱等差别, 摆脱束缚, 逍遥 自在, 去追求一种随心所欲的精神世界. 这方面的观点, 在 《庄子》 全书中多处都有讲解和论述. 《庄子・内篇》
第二章 《齐物论》 中, 有个非常美妙的 故事: 庄周梦蝶.其中最后一句 此之谓物化 .物化, 是 庄子对生死的一个基本看法. 他认为生死是相对幻灭的现象, 是顺应自然之理, 不 足伤悲. 他的 《齐物论》 贯穿通篇, 齐生死, 齐寿夭, 齐是非, 齐悲喜, 齐梦醒, 齐彼此等等, 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