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 2017-09-14 |
70 后是工作狂. 不过我清 楚, '
责任'
这两个字是时刻放在心里的. 所以, 张光建在工作中一直比较主动, 唯 恐做得不好;
在生活中, 他是上有老下有 小, 所有的压力只能自己扛. 关于两地分 居, 张光建认为一方面是为了生计, 另一 方面, 心里有那么一点情怀和追求. 面对 记者, 张光建说自己在中山的工作和生活 可以用 累并快乐着 来形容, 但总的来 说, 快乐多一点. 每天忙着, 充实着, 有时 候, 累也就忘了.
44 岁的张光建为了心中挚爱的事 业, 仍旧与妻子分居两座城市, 过着牛郎 织女的生活. 不过, aa耕耘, 总是有收获的.
12 月1日, 广东省消防安全委员会表彰了
2018 年度全省 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先进 个人 , 张光建榜上有名, 成为中山唯一获 此殊荣的个人. 近日, 记者走进了张光建 的双城生活. 本期人物 张光建来自安徽省中部的庐江县, 那 里是周瑜故里, 也是矿业大县. 庐江, 最早 出现于 《山海经》 的一条江名, 后郡因江 名, 县因郡名, 延续至今. 对家乡的介绍, 对于从事文字工作的 张光建来说并不陌生, 可谓信手拈来. 但在 他眼里, 庐江就是生他养他的地方, 祖辈和 父母亲不曾离开过的地方. 记忆中, 他家就 住在西门湾 (现在已为金岗银湾) , 那可是 旧时庐江惟一的货源集散地, 进入县城所 有船只的必经之地, 也曾是庐江最为繁华 的地方. 现在那些最繁华的老城区, 如今已 经改造成高楼林立的中心城. 不过当年的 这片老街河湾, 飞燕点水, 还有那几只小木 船和人们在河边洗衣 啪啪 的棒槌声, 至 今依旧留在张光建的回忆里. 庐江印象 小榄印象 完成高中学业时, 当时张 光建有两个梦想: 复读一年, 考 取自己喜欢的大学;
报名参军, 去到心中最神圣的军营. 然而, 在现实中, 他不得不参加工作, 和父母一起供弟弟妹妹完成学 业. 那个时候, 他就读的是安 徽省重点中学――庐江一中. 高考之后, 班主任找张光建父 母谈话, 如果让孩子复读一年, 考上喜欢的大学肯定没有问 题. 张光建知道后, 直接拒绝 了, 理由很简单, 母亲没有工 作, 家里三个孩子的吃穿和上 学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支撑, 父亲身体也不好, 他不想再给 父亲增加负担. 入伍季, 他报了名, 遗憾的 是, 各项指标过关, 但眼睛近视 的现实将他拒之门外. 最终, 张 光建通过招工考试, 进入庐江农 业局下属的种畜场. 在改革的浪 潮中, 种畜场无法适应大浪淘沙 的市场和现实, 最后关门歇业 了, 张光建也失去了工作. 有长者给失业的张光建出 主意, 趁年轻, 勇敢到 外边闯一闯. 不过, 张 光建的弟弟妹妹 还在读书, 作为大 哥, 他有责任为父 母减轻负担. 就这 样, 他边打工边贴 补家用.
1997 年初秋, 一个偶 然的机会, 心怀警营梦想 的张光建进入福建泉州石 狮市消防大队, 成为一名 文员, 时年
23 岁. 文员的 岗位没有许多人想象中的 那么美好, 不仅要写总结、 写汇报、 搞培训, 更多的时 候得拿起相机、 肩扛摄像 机随消防战士们一起冲进 火场. 是年3月21日, 石狮市 华吉巷
46 号民宅突发大 火, 多人被困, 张光建随队 出发, 直奔火场. 到了现场, 当张光建 和三名指战员冲进火场破 开门时, 地上躺着三个因为 吸入烟气中毒的人. 容不得 多想, 张光建果断关掉摄像 机, 并将摄像机斜挂胸前, 在其他消防员的协助下, 背 起一个就往楼下跑, 最终将 这名伤者转送到安全地带. 接着, 张光建又重返火场, 在另外两间房内救出两人. 从接警到收兵回营, 那天 我整整忙碌了四个小时, 非 常累. 那时, 我就是一个愣 头青, 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