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2017-09-28

178 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中曾总结出晚清 新小 说 的一系列结构方式 ( 珠花式 、 集锦式 等等) ,并充分重视 旅行者 这一特殊的以旅行的 历时进程串联小说的叙事者形象 , 都可以证明 晚清小说家仍在试图寻找一条统一的时间线索 来贯穿整部小说的叙事.赵毅衡曾这样描绘晚 清小说的叙事者 : 然而 ,也会有这样一种时期 ,会有这样 一批小说 ,其中的叙述者无所适从 ,似乎动 辄得咎 ― ― ―当整个社会文化体系危象丛 生 ,当叙述世界也充满骚乱不安 ,而叙述者 却除了个别的局部的修正外 , 没有一套新 的叙述方式来处理这些新因素.此时 , 作 者可能自以为是在领导新潮流 , 自诩革新 派,小说中人物可能热衷于在全新的情节 环境中冒险 , 而叙述者却只能勉强用旧的 叙述秩序维持叙述世界的稳定.这样的小 说中 , 新旧冲突在内容与形式两个层次同 时展开.叙述者此时就会苦恼.( 《苦恼的 叙述者》第2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1994 年3月版) 晚清小说家们面对的正是空间性的世界对 时间叙述的冲击 , 但他们无法找到 克服时间 的方式 , 小说中的叙述者便只能继续沿袭旧的 叙述秩序.可以说 , 只有在西方现代主义小说 这里 , 才真正产生了克服时间的愿望和具体的 小说手段 , 这就是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 的 生成.而 克服时间的愿望 之所以能够产生 , 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我们现代世界日益彰显的空 间化的特征 ,即福柯所说 眼前的时代似乎首先 是一个空间的时代 .美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理 论家杰姆逊甚至进一步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理 论范畴也倾向于变成空间性的 , 语言也生成了 空间性的语言.比如有人概括我们这个时代为 影像化 的时代 ,影像的语言主要是空间化的 ;

而网络空间的诞生 , 更是彻底改变着人类的空 间感受、想象和认知.这一切对人类的空间感 知能力的要求超过了时间感知能力.而空间想 象也似乎越来越占有主导位置.这一点尤其反 映在现代化的大都市的生活中.香港浸会大学 的教授黄子平曾开过一次关于香港文学的讲 座,第一个问题就是谈 空间 .后来我问了一 个问题 : 香港的空间想象是不是比时间想象更 占有主导位置 ? 他认为香港的空间意识显然比 内地更强.香港人一般对空间有兴趣 , 对时间 的兴趣要小 , 尤其没有关于中国历史方面的意 识,汉武帝和乾隆在大多数香港人那里看不出 时间区别 , 没有朝代概念.就像电视上的乌鸡 白凤丸的广告 ,里面的归亚蕾( 《大明宫词》 中演 武则天) 穿的是唐代服饰 ,可是伴舞的一干美女 却都是来自于 《还珠格格》 , 整个儿一个关公战 秦琼.黄子平称香港的时间是 借来的时间 , 没有自己的历史时间 , 连续的时间感很难看 到.而内地则有一种时间优越意识.我理解这 种时间优越意识就是一种漫长的历史背景带来 的,用阿 Q 的话说就是我们先前的历史要比你 长得多. 有人认为香港的空间想象占有主导的位 置,或许与它作为现代大都市有关.但并不是 说只要是现代大都市 , 就一定更有空间感.与 香港形成对照的是上海.上海在二十世纪九十 年代兴起的却是一种怀旧文化 , 整个城市顷刻 间似乎回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 , 甚至四十 年代 ,连咖啡馆起名也用旧时代的年份来命名 , 如1931. 这种怀旧中的主导想象其实就不是空 间性的 ,而有潜在的时间意识.然而 ,上海的怀 旧怀得总让人感到有点古怪 , 它意图回复到的 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半殖民地时期的旧上海 , 似乎在那里才有着上海的繁华、辉煌和梦想. 这种辉煌和梦想又似乎是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