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 2017-11-05 |
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编辑 /王亚琪 美编 / 黄庆欢 浙青网 www.qnsb.com Y O U T H T I M E S 文娱新闻
6 时报记者 刘婕 如果不是《 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 读书课》 这本书, 你恐怕很难看到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这4位曾斩获过多项文学大 奖的知名作家联手. 该书由麦家发起,磨铁 图书策划出版,于昨日全网上市,四位名家 从自己的私人书单里精心挑选20本,用他们 半生阅读经验,为读者解读被他们翻阅无数 次的世界经典名著. 全世界每年出版的书约有67400000 本书,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应该读什么书? 快 餐文化盛行,功利阅读时代,我们应该如何 读书? 作为该书的发起人麦家认为,现在阅读 的人越来越多了,可大部分人的阅读是一种 浅阅读,浏览性的、碎片化的阅读. " 我们不 能一昧满足于浅,也不要害怕深,浅了就薄 了,有点深度其实是一种硬度,一种钢性,年 轻人总归是需要的. " 于是他联合几位好友推出 《 好好读书》, 其中收录了20部经典名著解读, 既有脍炙人 口的 《 小王子》《 老人与海》《 一个陌生女人的 来信》,又有《 朗读者》《 寂静的春天》《 我弥留 之际》等不为常人所熟识的作品. 每部经典, 先有一篇导读介绍作品内容、 背景等必要知 识,帮助读者熟悉作品,再由四位名家从多个 维度深度解读,力求帮助读者" 好好读书". 谈起平时要如何好好读书,麦家认为读 书也得像谈恋爱一样讲求" 甜蜜",当好不容 易发现一个作家或一本书与你心心相印时, 这样的书就应该反复地读,因为每一次阅读 你都会有一种更好的发现. 而那些读不下去 的书,索性选择放弃,不要硬读. " 你丢了一 本又一本,按照概率来说大概30本,必然会 出现一本书和你心心相印的. 读书像谈恋 爱,不要妄自尊大,指望一见钟情,但也不要 妄自菲薄,要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多谈几个 总会有爱人到你身边的. " 当然读书的时间分配也很重要,假如一 天有三小时的阅读时间, 他建议这样安排: " 一个小时用来浏览性阅读,掌握资讯,甚至 猎奇、追求刺激;
一个小时的深阅读,把自己 拓展延伸开来的阅读;
还有一个小时应该去 重读, 回头去读被你挑选出来的一些作品, 边阅读边琢磨,这样内心就会有沉淀. " 值得注意的是,在《 好好读书》的文学解 读中,还附有四位作家对写作技巧的指导,他 们从专业写作者的角度,剖析创作手法,教读 者写什么故事、如何写作. 对于如何提高写作 水平,麦家给出的答案简单明了" 阅读是写作 最好的准备,写作是写作最好的老师. " 1131张照片还原中杭厂全貌 金垒允:我感受到一种责任 图辑共六个篇章,从中杭厂的建造历史、车间 配置、生产机型等讲到厂址迁移的烽火岁月. 该书 涵盖中杭厂在杭州以及内迁至汉口、昆明、垒允等 时期的资料, 是国内第一部展示中杭厂历史及其 功绩的历史图辑. " 除了记载中杭厂外,还记录了与之有关的杭 州' 八一四'空战、支援飞虎队等活动,同时关注了 普通员工的贡献,在工厂解散后他们投身' 驼峰战 线',后又积极策动' 两航起义',为中国民航事业 奠定了基础的历史功绩. "杭州文史研究会民国史 委员会秘书长夏卫东认为, 这本图辑不仅能反映 近代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轨迹、 中国技术人员的辛 勤与智慧,还能说明杭州近代国防航空业的地位. " 我们的父辈曾是中杭厂老员工,收集他们抗 日爱国的历史资料,绝不是为求名利,仅仅是作为 二代子弟, 感到自己身上, 有这样一份责任和使 命. "金垒允的父亲金超曾是中杭厂焊接车间的第 一副工长. 1939年4月,金垒允在云南驿出生,当时 中杭厂已经西迁至垒允. " 我觉得,父亲给我起的 这个名字,就像是冥冥中的安排. 从此我与垒允便 再也切割不开. " 这些年,金垒允去过北京、成都、太原等地寻 访中杭厂老人、遗迹,在档案部门翻查过中杭厂筹 建、发展的历史档案,还三次去云南瑞丽垒允中杭 厂故地,拍摄了很多原厂房、跑道和飞虎队驻地的 遗迹照片……他告诉记者, 目前在垒允还保留有 11个遗址点,在杭州则确认总装车间仍有保留. 寻找" 垒允" 的九旬老人和一个遗愿 这本图辑为中杭厂申报" 国保" 提供资料 同样作为中杭厂二代子弟, 王敏的父亲陆子 为去世一周年时, 王敏曾回忆起他生前最后的日 子. 当年90多岁的陆子为左眼因黄斑病失明,右眼 也患有严重白内障. 但他每天坐在椅子上看资料、 看地图, 用放大镜在一张张地图上反复找寻两个 地方―― ―" 垒允"" 汀江". 对许多中杭厂、中国航空 公司的老员工来说,这两个地名意义非凡.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 爆发. 日军占领中国东部对外的所有口岸,还封锁 了当时唯一的陆路通道―― ―滇缅公路. 为打破封 锁,中美两国政府开辟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驼峰航 线,把抗战所需战略物资空运进中国. 这个时期,流 散在昆明、重庆等地的数百名原中杭厂员工前往应 聘,录用后即被派往印度加尔各答、汀江工作. 众所周知,驼峰航线气候恶劣,沿途既无地面 导航设备,也没有完整的导航图,这条飞行仅3小 时的航线,4年间共有1500多名飞行员牺牲, 而部 分原中杭员工也在其中. 正因如此,垒允、汀江才让王敏的父亲魂牵梦 萦般在地图上找寻了69年. 为完成父亲的遗愿,王 敏决定找到垒允. 他说:" 后来我发现,不仅我们在 找垒允,原中杭厂的美国员工家属、在垒允战斗过 的飞虎队队员和家属也在找……这些老员工生前 都密切关心着杭州笕桥, 因为这是他们年轻时亲 身经历制造飞机、抗日御敌的地方. " 值得一提的是, 中杭厂要为申报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做准备, 而这本图辑就将成为申报的 筹备资料. 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 首度联袂 教你如何 《 好好读书》 1131张照片还原80多年前 最牛的飞机制造厂 笕桥二代编写的中杭厂历史图辑昨日首发 时报讯 " 相思不断笕桥东,几番期待凝望碧天空. " 80多年前,周璇的一首《西子姑娘》,唱出 了妙龄少女对空军恋人的最美祝愿. 80多年后,与笕桥航校一墙之隔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以下 简称" 中杭厂" )在两个年近八十的老人手里,打开了岁月的尘封. 继去年"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1934―1942年)史料图片展" 掀起人们对中杭厂的记忆后,昨 天上午,由杭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发起的《起飞在杭州――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史料图辑》新书首 发座谈会在杭州举行. 这本由笕桥二代子弟金垒允、王敏编撰的图辑,用1131张珍贵照片重新打开 存在于无数老杭州心里的笕桥印象,再现了一段伟大的抗战历史. 时报记者 王亚琪 中杭厂员工在制造飞机. 金垒允(左)和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