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 2018-02-12 |
2015 年全省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超过 《国家生活饮用水 水质标准》 (GB5749-2006)的指标有总硬度、三价铁、氨、 锰、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 氟、铅等
11 项,其它项目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监测水样 中总硬度、锰两项超标率最高,达35.24%,其次为三价铁, 超标率 25.71%.2015 年城市浅层地下水主要超标因子为总 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锰、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 盐等,在农业地区,地下水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超标严重. 2. 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根据国土部门区域地下水监测资料显示,2011-2015 年―9―期间,河南省浅层区域地下水水质优良级、较好级及较差级 的采样点所占比例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良好级的比例从
2011 年的 37.9%逐渐下降至
2015 年的 7.5%,极差级比例逐渐上 升至
2015 年的 10.4%.整体来看,我省的区域浅层地下水水 质以较差级为主,极差类区域逐渐增加,地下水水质有进一 步恶化的趋势. 表12011-2015 年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表 年份 水质监测点 位数(个) 各级水质监测点位所占比例(%) 优良级 良好级 较好级 较差级 极差级
2011 29
0 37.9
0 62.1
0 2012
70 2.9
10 1.1
80 5.7
2013 75 2.7 14.7 1.3 77.3 4.0
2014 75
0 10
0 82.5 7.5
2015 105 2.8 7.5
0 79.3 10.4 注:数据来源于 2011-2015 年《河南省地质环境公报》
(二)开发利用现状
2015 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为 173.07 亿m? ,其中山丘区 70.7 亿m? ,平原区 116.37 亿m? ,其中平原区与山丘区重复 计算量 14.0 亿m? ;
省辖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地下水 资源量分别为 18.31 亿m? 、32.12 亿m? 、100.03 亿m? 、22.61 亿m? .
2015 年全省总供水量为 222.83 亿m3 ,其中地下水源供 水量 120.65 亿m? ,开采浅层地下水 116.22m? ,中深层地下 水4.44m? .郑州、焦作、新乡、安阳、鹤壁、许昌、漯河、 ―
10 ― 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等市以地下水源供水为主,地下 水源占其总供水量的 50%以上, 周口市最高达 86%.
2015 年 全省各行业总用水量 222.83 亿m3 , 农、 林、 渔业用水量 120.09 亿m3 ,工业用水 52.51 亿m3 ,城乡生活、环境用水 50.23 亿m3 .
2015 年枯水期 (5 月) , 河南省区域浅层地下水水位与去 年同期相比以上升趋势为主,地下水上升区面积62028.59km2 ,占全省监测区总面积的 57.5%.区域地下水降 落漏斗主要有清丰―南乐漏斗、孟州―温县漏斗、新野―唐 河三个,漏斗总面积 4219.31 km2 .
(三)地下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地下水污染点多面广,污染防治难度大 近年来,我省城镇化建设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城市污水 排放量大幅增加,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维护保养不及时,管 网漏损导致污水外渗, 部分进入地下水体. 雨污分流不彻底, 汛期污水随雨水溢流,造成了地下水污染. 部分行业威胁地下水环境安全,矿山尾矿库堆放场防渗 措施不到位,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及生产活动显著影响 地下水水质,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问题日益显现,通过渗 井、渗坑和裂隙排放工业废水的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地下水 工程设施及活动止水措施不完善,导致含水层受到污染的几 率增加. ―
11 ― 土壤中一些污染物易于淋溶,对相关区域地下水环境安 全构成威胁.化肥和农药通过土壤渗透等方式污染地下水, 规模化养殖场周边部分地区长期利用污水灌溉,对农田和地 下水环境构成威胁,农业地区地下水氨氮、硝酸盐氮、亚硝 酸盐氮超标和有机污染日益严重. 2. 地下水污染防治基础薄弱 自2012 年以来,我省在典型案例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 调查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但尚未开展全省范围地下水基础 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估,难以全面掌握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及 污染状况.目前仅开展了部分地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 评估,对发现污染的区域并未开展试点修复工作,缺少地下 水修复相关的技术支持.地下水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导 致相关基础数据信息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治理工程不到 位,难以满足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求. 3. 各部门之间协作机制仍不完善 地下水环境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顺,本省开展地下水 调查及污染防治的各部门之间缺乏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沟 通不及时,相关资料不共享,缺乏统一协调高效的地下水污 染防治对策措施,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和预警应急体系不健 全,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和防控等技术体系不完善,难以形 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合力,严重制约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