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 2018-09-27 |
6 6
2019 年4月11 日 星期四 前不久, 一篇名为 《太阳系的未来: 恩格 斯与科学幻想》 的文章在网上广受欢迎.
许 多大学生读完后表示, 要去看看恩格斯的 《自 然辩证法》 . 文章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 学院教授刘建军.长达
32 年的科研与教学 经历, 让他对思政教育有着深刻的认知: 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思想家的深度、 政治 家的高度、 教育家的温度, 三者结合才能承担 起立德树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神圣使命. 用生活的话语讲理论 初见刘建军, 感受到的是一种积极奋进、 自信笃定的风采. 现在的学生是 '
00 后'
, 朝气蓬勃;
而我 自己是'
60 后'
,已年过半百. 刘建军笑着说: 但我也不甘落后, 既然不能让学生变老, 那只能让自己变年轻了. 面对青年学生, 刘建军自有一套授课方 式.那就是, 用学术话语讲政治, 用生活话语 讲理论, 观照社会热点, 贴近学生需要, 实现 话语转换, 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 理论性 和亲和力. 思想政治课就要实打实地讲主流政治, 决不能打擦边球.但在讲的过程中, 要超越 常规, 发挥奇思妙想, 找到新颖的角度深入浅 出地把问题讲透. 刘建军说. 比如,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什么 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是不是还需要退回到 资本主义阶段?面对这些尖锐的问题, 刘建 军喜欢以 初中生跳过高中直接进入大学 来 解释: 好比
1977 年恢复高考第一年, 个别没 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初中生, 由于特殊历史机 遇, 也考上了大学.为了成为合格的大学生, 他们需要一边上大学的课程, 一边补习高中 的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重新退回高中, 再进行一次高考.同样, 中国从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经由短暂的新民主主义阶段进入 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也 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当中国进入社会主 义后, 在一些方面相对落后, 所以我们从中划 出一个初级阶段补补课. 一个小小的类比, 巧妙地将学术话语转 换成生活话语, 让思政课程有了亲和力. 道 理本身是不变的, 关键是教师要用透彻的理 论研究、 用新颖的方式, 捅破那层 '
窗户纸'
. 刘建军说. 让思想在与现实的互 动中保持活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刘建军也有自己的 困惑: 教师想要传递给学生的思想, 学生接受 了;
教师想要告诉学生的道理, 学生也明白 了.但是, 这些思想和道理并没有成为学生 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为什么会这样?刘建军认为, 教育所传 递的思想观念, 受教育者虽然接受了, 但只 是存储在大脑中, 处于一种静止、 被动的知 识状态, 而没有活跃在脑海中、 体现在言行 上.事实上, 正确的思想不仅要被传授, 而 且要被激活,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思想的引领 作用. 如何激活思想? 思想来自现实, 并在与 现实的互动中保持活力. 刘建军说, 思想一 旦脱离现实,就有失去活力和生命力的危险.思想的生命活力归根到底来自它所反映 的社会实践, 因而最能激活思想的就是现实 因素. 基于此, 刘建军总是在课堂上、 生活中, 践行着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 通过种种细节 触动学生的心灵.下雨天, 碰到路边打车的 学生, 他会主动向对方提出 我排你后面 , 在 赢得他人尊重的同时, 也启发对方遵守纪律 讲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