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夸张的诗人 | 2018-09-28 |
电话:3602583 2011年12月11日4责编 版式 杨晓萍 E-mail yxp@ustc.
edu.cn 电话
3602583 专题扫描 ZHONGGUO KEDA BAO (上接第
3 版)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 得,钱学森先生在全系大会上宣布任课教师 名单时,他那踌躇满志的兴奋神情.他高声 地说: 我把科学院的大炮都给你们调来 了! 是啊,当听到这个安排的时候,感到 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期和想象,甚至有点难以 置信.我们谁都没有想到,更没有奢望过, 竟然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的主任、著名 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给我们讲授 普通物 理 课;
1956年与钱学森先生同时获得国家 自然科学一等奖殊荣的数学家吴文俊先生给 我们讲授 高等数学 课;
化学课由当时刚 从美国留学回来不久的蒋丽金博士讲授.到 了大学二年级,由著名物理学家钱临照先生 继续给我们讲授 普通物理 课.到
三、四 年级时,钱先生选派了力学所的流体力学专 家卞荫贵先生为我们讲授 流体力学 ,第 十一研究室主任林同骥先生讲授 高速空气 动力学 ,郭永怀副所长讲授 边界层理 论 等等…….从以上安排不难看出,钱先 生对办好科大力学系的决心、魄力与智慧, 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师资水平、师资质量以及 基础课教学的高度重视.他本人也身体力 行,在大学四年级时亲自为我们授课. 聆听先生讲授 星际航行概论 进入大学四年级时,我们期盼已久的、 由钱学森先生亲自开设并讲授的一门新课 星际航行概论 开课了.这门课原来的名 称是 火箭技术概论 .按照钱先生1961年8 月3日编制的教学大纲,这门课共计
45 学时,分12―13 讲,每讲
3 学时,一学期讲 完.实际课程基本按照大纲进行.之所以说 是 基本按照大纲进行 ,是因为钱先生有 时要参加国家重大的科学试验活动而不得不 临时调一下授课时间.但这种情况并不多, 在我的记忆和记录中只有一次.第一次课是 1961年9月18日,最后一次课是1962年1月8日.听课的人很多,包括近代力学系
3 个 专业第
一、第二届两个年级的学生,还有力 学所的不少专家、学者旁听.地点设在北京 中关村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大阶梯教室.由 于座位有限,力学所的一些专家和老师们来 听课时还自带了凳子和马扎,加放在大教室 的走廊中和边角位置. 当时我是
1958 级高速空气动力学专业
2 班的学生班长,受上级指派,每次上课前与 另一位同学一起,分别站在自动化所西侧门 大阶梯教室的门外两侧,查验来者的听课 证.一般上课前10分钟左右入场完毕,接下 来我们俩负责迎候钱先生.他的车总是准时 到达,我们在他的车门附近迎接他,陪同他 步入教室,走向讲台.每次他来时,总有一 位不知是秘书还是警卫的同志陪同,会意地 向我们点头微笑,然后放心地让我们引领钱 先生.上级配给钱先生的车是淡灰色的,在 国内,我还没有见到过这种车型,很庄重且 典雅漂亮.钱先生总是面带笑容,和蔼谦 虚,充满友善,同时也蕴含着坚定、刚毅与 自信.课后,我们俩又负责把钱先生送回到 汽车附近.还是那位秘书或警卫,向我们点 头示意道别. 有不少人说,聆听钱学森先生讲课是一 种幸福,我也有同感.但需要说明的是,这 并不是由于他在科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说 实在的,他的课讲得实在是太好了,无可挑 剔,无懈可击.无论从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前瞻性,到丰富的信息量,还是从逻辑的严 谨,语言的简洁、准确和运用技巧,到工 整、漂亮的板书与书法,均令人赞叹!我有 生以来听著名科学家、专家和名师的课很 多,但从未见过讲课讲得有这么好的,即使 单从授课方法与教学法的角度来说也堪称出 类拔萃.应当说,钱学森先生的授课,优秀 教育家与杰出科学家的风范并存.这是难能 可贵、很不寻常的.听他的课是学习又是享 受,从中我们学到了许多课程以外的东西. 这门课于1962年初结束.1963年听课的 每位学生都得到了他赠送的、由科学出版社 精装出版的一本根据他授课讲稿整理的著作 ――《星际航行概论》 .经历了文革的风风 雨雨,经历了中国科大由北京下迁安徽,我 本人又从安徽调回北京,半个世纪了,他送 的这本书,连同当时印发给我们的钱学森先 生亲自编订的教学大纲以及我的听课笔记, 我始终完好地珍藏着,不离不弃. 培养创新能力,亲自指导研制小火箭 翻开中国科大大事记,在1958 年12 月27 日栏下记载的唯一事件是: 力学和力学 工程系火箭小组研制的模型火箭试验成 功 . 两周之后,科大校刊发表了我以校刊 通讯员的名义写的 模型火箭上了天 一文,报导了那次成功的发射试验.实际上, 我从火箭小组成立后不久便是它的成员,并 在其中兼任秘书组组长. 在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