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 2019-01-22 |
中心区域偶见滑移带;
有 少量铜的硫化物夹杂;
可见铅呈球状或椭球状 分布,边部沿加工方向变形. Cu - Sn ( Pb) 热锻 + 冷加工 HYP08 89.
9 10.
0 - - - - 基体为 α 固溶体树枝状偏析铸态组织;
有( α + δ) 共析体;
偶见孪晶;
有滑移带;
边部枝晶变形;
有铜 的硫化物夹杂, 成份接近硫化亚铜. Cu - Sn 铸后热锻 + 冷加工 HYP12 89.
3 10.
6 - 0. 1* - - 基体为再结晶晶粒和孪晶组织;
有大量滑移带;
大量铜铁硫化物夹杂沿加工方向变形.( 图6) Cu - Sn 热锻 + 冷加工 HYP17 96.
8 1.
7 1. 0* 0. 1* 0. 1* - 基体为铸后受热组织;
有滑移带;
有少量极细 小的铜的硫化物夹杂;
可见少量铅呈球形、椭 球形或岛屿状均匀分布;
偶见高锡颗粒. Cu ( Sn) 铸造 HYP07 91.
8 5.
6 0. 1* 0. 1* - Nb1.
1 Sb1.
4 基体一侧为 α 固溶体树枝状偏析铸态组织;
另 一侧为铸后受热组织,枝晶消失,偏析基本消 失;
有大量滑移带;
晶粒变形;
有铜的硫化物 夹杂.( 图3) Cu - Sn 铸造 + 冷加工 HYP09 98.
8 1.
1 - - - - 基体为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和孪晶组织;
中心区 域的晶粒大于边部;
有滑移带;
晶界弯曲、晶 粒变形;
铜的硫化物夹杂沿加工方向变形;
有 富锡颗粒.( 图2) Cu ( Sn) 热锻 + 冷加工 HYP10 93.
3 4.
5 0. 3* - - Nb1.
4 基体为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和孪晶组织;
背景有 较深的枝晶偏析铸态组织痕迹 ( 俗称 鬼影 ) ;
有滑移带;
有铜的硫化物夹杂;
偶见铅呈球状 分布.( 图4) Cu - Sn 铸后热锻 + 冷加工 HYP16 99.
4 0. 3* - 0. 1* - - 基体为微量锡溶入铜形成的不典型枝晶;
有氧 化亚铜夹杂;
有高锡颗粒. Cu 铸造 HYP14 99.
0 0. 2* 0. 6* 0. 1* 0. 1* - 基体为纯铜和氧化亚铜共晶组织;
有铜的硫化 物夹杂;
有富铁相;
有较多大小不等的铸造缩 孔. Cu 铸造 HYP15 91.
8 7.
8 0. 1* - - - 基体为再结晶晶粒和孪晶组织;
晶粒大小不一;
有少量铜的硫化物夹杂;
偶见铅呈极细小球状 弥散分布.( 图5) Cu - Sn 热锻 HYP11 92.
5 6.
2 0. 7* - - - 基体为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和孪晶组织;
中心区 域的晶粒大于边部;
有少量滑移带;
晶界弯曲、 晶粒变形 ( 边部) ;
可见大量铅呈球状弥散分 布;
有富铁颗粒. Cu - Sn ( Pb) 热锻 + 冷加工 HYP03 87.
5 9.
0 0. 8* 0. 1* - Nb2.
4 基体为再结晶晶粒和孪晶组织;
偶见滑移带;
有铜的硫化物夹杂,成份接近硫化亚铜;
有富 铁颗粒. Cu - Sn 热锻 HYP04 92.
2 7.
4 - 0. 2* - - 基体为再结晶晶粒和孪晶组织;
有滑移带;
铜的硫 化物夹杂沿加工方向变形, 成份接近硫化亚铜. Cu - Sn 热锻 + 冷加工 HYP05 89.
4 9.
7 0. 5* - - - 基体为再结晶晶粒和孪晶组织;
有大量滑移带;
铜的硫化物夹杂沿加工方向变形;
可见少量铅 呈球状分布;
枝晶间有富铁颗粒. Cu - Sn 热锻 + 冷加工 HYP13 76.
6 7.
3 14.
7 - - Sb1.
4 基体为 α 固溶体树枝状偏析铸态组织;
有大量 ( α + δ) 共析体;
有铜的硫化物夹杂;
可见大量 铅呈球状、椭球状或岛屿状不均匀分布,与硫 化物伴生. Cu - Sn - Pb 铸造 注: * 表示该元素含量小于精确测量的限度,数据仅供参考 . - 表示该元素未被检测出来.
1 0
1 贵州红营盘墓地铜器技术研究 根据金相分析、SEM- EDS 分析和目前常用 的以 Wt2% 为标准的铜合金判断标准,总结实验 结果如下: ( 1) 铜器材质有红铜、锡青铜和铅锡青铜, 以锡青铜为主. ( 2) 加工方法有铸造、铸后冷加工、铸后热 锻及冷加工、热锻、热锻及冷加工,以热锻及冷 加工为主. ( 3) 铸造样品的组织因元素含量、受热、氧 化气 氛呈现不同特征.HYP13 是典型枝晶, HYP16 是微量锡溶入铜形成的不典型枝晶, HYP17 是铸后受热组织,HYP14 是纯铜和氧化 亚铜共晶组织. ( 4) 热锻样品基体为再结晶晶粒和孪晶组 织,由于加工量不同或受热不均,晶粒大小不 一.铸后冷加工样品基本为铸造组织,有滑移 带,有晶粒、硫化物或铅颗粒的变形.铸后热锻 及冷加工样品同时具有上述特征,因加工量不 同,前三者的相对数量不同,后者的变形程度不 同. 3. 讨论 3. 1. 当地铜器的分析 商代,与红营盘型制相近的铜刀、铜镞、铜 指环等器物在中原地区,柳叶形铜剑在巴蜀地区 已经流行.春秋晚期至战国早中期,上述器物出 现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或相当广阔的地区.因此,红营盘出土铜器体现了该地融合内地青铜文 化生产自身产品的过程.柳叶形铜剑单独讨论. 征集品铜扣饰 HYP13 和铜钺 HYP14 共出, 同见于中原和陕西等地.HYP13,铅锡青铜,成 分不同于红营盘乃至黔西滇东地区已被检测的同 期铜器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