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2019-01-27
2019 年1月9日星期三 责任编辑 刘梦妮 新华社合肥

1 月8日电(记者汪海月 、 张铮)铛! 冬夜里

11 点, 一声低沉的锣响荡开在寂 静的千年古村安徽西递.

63 岁的打更人卢惠中 如往常一样扬起手中的木槌, 走过纵横交错的 深巷, 将锣声送往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打更是中国古代夜间的一种报时工作, 兼 顾巡夜和维持治安, 由此产生了更夫这一职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 更夫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中. 但在西递村, 打更传统延续了下来, 打更人 每夜出更巡逻, 守护一方平安. 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年间, 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这里保存有完整的徽派 古民居

224 幢, 被誉为 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 大量成片的木质古建筑使得防火成为村子里的 头等大事. 自清朝起, 西递村就成立了打更队, 后期中断, 直至

1996 年又重新建立. 西递村的宅子连片间距小, 消防车进不 来, 一烧起来救不了火, 所以我们重新成立了 打更队, 提醒村民夜间关门、 注意用火用电, 保证整个村的安定和谐. 西递村打更队队长 黄煜介绍. 卢惠中已打更

3 年多, 是队里的主力. 淅 淅沥沥的冬雨让石板路湿滑难行, 卢惠中头 戴斗笠, 右手持铜锣, 左手拿木槌, 深一脚浅 一脚地走在西递村的夜色里. 每到一个路口就要打一次锣, 每隔

100 米要打一下. 不能在别人的家门口打, 路过有 小孩的人家不打, 在孤寡老人家门口要敲得 响一点. 卢惠中说. 村里有

99 条小巷, 曲折 蜿蜒, 生为西递人的他早已把线路和每家的 情况都熟记于心. 打更路线是一代代打更队传下来的, 也 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先走到村子最西 边的牌坊, 再经过祠堂、 管委会, 过桥到东边 的村口, 绕一圈再往回走, 一趟下来要

1 个多 小时. 夏天要打两遍锣,

11 点一次, 下半夜

2 点一次, 到3点结束. 冬天村里的路灯

11 点多就熄了, 卢惠中 就打着手电筒照亮脚下的路. 往回看, 是墨一 样的黑. 夜晚的村庄格外安静, 除了打更声就 只有潺潺的流水和偶尔的狗吠声. 都在村子 里, 我也不怕, 主要就是提醒大家注意用火用 电, 保证村子安全. 白天, 卢惠中在外打工, 近傍晚时分才能 回家. 妻子胡一霞会早早为丈夫洗菜做饭. 吃 过晚饭, 卢惠中会在家先睡一觉, 为晚上

11 点的打更 充电 . 胡一霞总会在丈夫出发前再三叮嘱: 最 近路面整修, 打更时看着点路, 走慢一点.

2018 年年末大雪, 积雪达

10 厘米深, 卢惠中 仍坚持出去打更. 胡一霞只能在家关注着锣 声守候. 听到锣声越来越近, 就知道他快要 回来了. 全家人都支持他这份工作, 再辛苦 也要坚持下去. 胡一霞谈到丈夫的这份工作 时, 话语里透露着西递人对古村落平安祥和 的期许. 打更队成立以来, 一年

365 天风雨无阻, 光锣就打坏了十几面, 村子夜里没发生过一 次火灾. 村里每月也会给打更人发放一笔补 助作为报酬. 村民们也早已习惯深夜里的锣声.

68 岁 的西递村村民王家平说,

20 多年过去了, 每 晚的打更已融入了他的生活. 现在晚上听到 锣声, 心就会特别定, 村里的安全也有了更好 的保障. 世界遗产是不可复制的, 西递打更队会 一直延续下去, 保护好这一世界遗产, 保卫好 西递人的共同家园. 黄煜说. 安徽西递: 千年古村的 守夜人 本报地址: 北京宣武门西大街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