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wl西瓜xym 2019-03-01

6 种返璞归真的踏实和厚重. 在中国人心中,土地是衣食父母,相比于上天,土地在人们心中 更为重要,再加上一句话 天上不会掉馅饼 ,这也让中国人形成了 一种潜意识:向上天祈求只能是心灵上的慰藉,真的想要生存下去, 要靠自己的双手,上天可以决定这年收成好不好,而土地和双手可以 决定今年是不是有收成.在中国,一片土地就像是一位母亲,一大家 子人生活在一起,一个乡村,一个镇,年代久了,每个围绕在土地上 的人,多少沾些亲带些故.每个人彼此熟悉,每个人守一小片土地, 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人们就安于这样的现状,不愿意改变,于是家族 式的社会就产生了. 如今,随着中国越来越快的发展,追求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国 际上的法治社会看上去的完全公平,深深影响了中国人,中国终于由 孔儒教诲的礼治社会渐渐转型为时髦的法治社会, 礼治与法治的冲突 也就此开始出现.中国人讲究仁、义、礼、智、信,礼治与法治的冲 突就可从这其中的一个 信 字体现出来. 在传统中国人脑海里, 信, 不仅是美德, 还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我们可以轻轻体会 言而无信 这四个字说出口时的感觉,透露的是何等失望、厌恶与气愤,这就是 中国人对 信 的感觉.乡土的中国人之间成功的合作凭的就是相互 的信任,而这种单纯朴素的感情,却被法治打击的体无完肤,法律不 讲信,讲的是证据.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这种乡土性表现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受到

7 得土地的影响.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的乡土社会受到 了冲击.中国出现了很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具有了现代社会理性、 变化速率大、关联不稳定的特点,但是仍然中国社会的文化是 乡土性的. 乡土中国的情结扎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底, 是一种普遍的民族心 理体验.虽然有人从意识形态方面排斥拒绝这种情结,但是应当承认 这种情结是传统文化作用的结果,是作为一种集体意识存在,并不会 因为少数人的意识缺失和丢弃而不复存在, 而是将一直通过民族的血 脉传承下去.

8 《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杨伯峻先生的 《论语译注》 是公认的当代学者译注 《论语》 的佳作, 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 但凡事不可能面面俱到, 《论语译注》一书读来仍有许多注释及译文 不尽准确的地方.在这里,我把它们摘录下来,参考古今《论语》的 注释书籍,略陈陋见. 《论语・学而篇》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其中 贤贤易色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说: 陈祖范《经咫》 、宋 翔凤《朴学斋札记》等书说,以下三句,事父母、事君、交朋友,各 指一定的人事关系,那么'

贤贤易色'

也应该是指某一种人事关系而 言, 不能是一般的泛指. 因此将其中的 '

贤贤易色'

解释为 '

对妻子, 要重品德,不重容貌. '

,把'

易色'

解释为'

不重容貌'

. 而朱熹在 《论语集注》中却说: 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 即 通过学习贤人的好善为乐精神,来更换好色之心 ,把 色 解为 好色之心 ,我认为都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