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静看花开花落 | 2019-05-29 |
8 点半,他们抵达陈汉慧造船 厂.从顺德马冈到番禺大石,刚好 用了一个小时. 造船厂里依次排着数条龙舟, 石岐坊的龙舟被架在最里面,船身 已经绑上了绳索、穿进了粗木杆,
20 个叔公候在一边,只等下令, 就扛起龙舟,推入前面的坝塘中. 其实,石岐坊在解放前就有一 艘龙舟,由于解放后赛龙舟活动不 兴,于是龙舟便一直埋在河涌中. 吴振添回忆,1974 年,石岐坊村 民将埋了
20 年多年的龙舟挖起. 当时我们挖龙舟起来,是为了将 它拆了,造小艇,搬运和谷等农作 物. 吴振添记得,挖起来时龙舟 就已经散架,因为它三截的龙筋早 已被盗去两截,当扁担用. 对石岐坊来说,此后的
27 年, 是龙舟断层.在近十年里,也不断 有人提出要造属于石岐坊的龙舟, 一度还募集了数万元,但是由于没 人愿意出头办事,事情就没有了下 文. 没有龙舟的日子到昨天终止.
8 点43 分,一封点燃的鞭炮突然 蹿了起来,没等落地就噼噼啪啪炸 完,只在空中留下一阵青烟. 走! 一声吆喝响起,众叔公 齐声应 好! 龙舟被抬离木架, 轻轻推入坝塘水中.龙舟落水了. 此时,众人还不忙上船,船尾 先放一只铁盆,盆里盛了清水,事 先准备好的龙眼叶就浸在水里.李 家垣拿了两道净水符,在铁盆上面 点燃烧了.接着,李家垣端着铁盆 摇摇晃晃走到船头,用龙眼叶蘸着 盆里的水,边走边洒,走回船尾. 然后又在盆里倒上一瓶白酒,用同 样的方式洒了一遍.李家垣说,这是 老人交待这么做的 . 众人坐上龙舟,齐齐叫了一 声,划动桨片上用红漆写着 马北 字样的桡,龙舟开始前进.经 过船厂水坝闸门的时候,划船人连 连用桡搅起江水洒向两边墙壁.据说,这样是为了向土地爷打个招 呼, 不要没声没气 . 一艘渔船已在闸门外等候.两 船贴着边靠近,渔船扔出绳索,龙 舟上有人接了过来,绑在船梁上. 两船并行一段路后,由于难以无缝 贴紧,速度上不来,渔船老大熄灭 了发动机,龙舟上有人先解了绳 索,然后重新捆绑,变成渔船在 前,龙舟在后,渔船拖着龙舟走.
9 点15 分,船老大再次拉开 发动机, 突突 声中,渔船拉着 龙舟,走上了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 航行珠江
6 小时 出船厂,沿珠江而行,渔船船 老大 说,时速每小时十 多里,四五个小时能到顺德. 洛溪大桥、省农资南浦仓、 东沙 桥等建 筑迎面缓缓 而来,又从视野中缓缓退去. 吴振添坐在新造的龙舟 船头,悠然地抽着香烟,像 船长 一样, 望着马冈 的方向.虽然离船厂原定交船的 农历二月初八已经过去了十 多天,他并不在乎, 端午前拿到 船就好,我们不急. 拖着龙舟的渔船船主叫黄灿 成,广州海珠人,常年在广州到顺 德一带的水道打鱼.近几年,随着 新造的龙舟数量增多,打鱼已经不 是他的主要收入,帮人拖龙舟才 是, 一年下来有
3 万 多块的收入吧. 近的到 新,拖费
500 元,远的到新会,拖费2500 元,一个月平均下来能 有
6、7 桩生意,要是农 历四月,最多一个月可 以拖二三十条龙舟. 龙舟上,坐在吴振 添后面的是罗家星,坐 在船尾掌舵的是李家垣, 这三个人都参加过
1988 年那场在三洪奇的大型龙舟赛.那 一年,吴振添
26 岁,罗家星
25 岁,而李家垣只有
17 岁,现在还 被长辈笑称 叼着奶嘴去划船 .
11 点20 分,船过 了碧江大 桥;
12 点30 分,船过了德胜大 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