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2019-07-01

2018 年, 各大型 滑坡群的滑坡体植被覆盖恢复整体状况良好, 已从初始发育阶段向稳定状态转化,且滑坡活 动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新发滑坡灾害等 同时存在, 如2010 年新北川唐家山堰塞湖右岸 山体滑坡、

2013 年南坝镇山体滑坡等, 且前期受 地质灾害影响的居民地和重大工程区域还存在 潜在风险, 如北川县桂溪镇魏沟村泥石流、 平武 县南坝镇窑子沟泥石流等,需持续进行灾害风 险判别和监测. 对震区堰塞湖情况进行的监测与评估表 明, 至2018 年, 汶川震区堰塞湖风险已基本消 除,最大的唐家山堰塞湖已成为风景区和重要 水利设施, 并修建了路桥, 基本解决了地震堰塞 湖对当地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十年间堰塞湖 治理取得了巨大成绩,堰塞湖周边生态环境得 到恢复和改善,汶川地震灾区通过重建设计具 有了重要旅游价值.科研人员建议进一步科学 规划相关堰塞湖, 发展特色旅游. 项目还对汶川震区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等重点受灾区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 和评估.科研人员发现, 与地震初期相比,

2018 年该监测区域整体植被覆盖趋于增加, 61%的 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 63%的地区水土流 失强度逐渐减弱.地震对岷山山系东部和邛崃 山系中部、 北部的大熊猫栖息适宜分布区影响 较大, 植被受损严重, 自2013 年开始植被经历 过渡期后逐步转为持续恢复状态;

而位于卧龙 保护区东北部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 龙耿达基地经过多年修复重建, 场馆、 道路等 基础设施已恢复. 此外, 科研人员还对房屋倒塌重灾区什邡、 绵竹和安县 (现为安州区) 进行了建筑区现状提 取和变化分析, 发现灾区重建成就显著, 与灾前 对比建筑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 如什邡、 绵竹、 安州行政区内的建筑区 50%为地 表发生变化的重建建筑区, 什邡市的山前地区, 由受灾时斑块状分布格局变为重建后线状集聚 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人员建议加强城镇规划 执行力度, 防范不合理不科学建设, 兼顾生态保 护与减灾协同设计,形成可持续的城镇建设发 展能力. 据了解, 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 工作于今年

3 月启动.科研团队在已有工作基 础上, 进行了航空和航天数据获取, 旨在评估震 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科学认知灾后恢复重建 生态修复工作对灾区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 标落实的作用. 中科院完成汶川地震十年遥感动态监测 全面评估震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 本报讯 (记者崔雪芹)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 工程学院张林团队把图灵结构与膜研究结合起来, 第一次在薄膜上制造出纳米尺度的图灵结构.相关 成果近日刊登于 《科学》 杂志.该新型纳滤膜透水速 率是传统纳滤膜的三到四倍,有望提高饮用水深度 处理、 苦咸水淡化、 工业水回收等领域的制水效率并 降低成本. 英国科学家图灵曾预测:某些重复的自然斑图 可能是由两种特定物质 (分子、 细胞等) 相互反应或 作用产生的.通过一个被他称为 反应―扩散 的过 程, 这两种组分将会自组织成斑纹、 条纹、 环纹、 螺旋 或是斑驳的斑点等结构.后来的科学家证实了这个 猜想, 并将这类结构称为 图灵结构 .另一方面, 同 是界面聚合制备的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表面结构却 差异很大: 纳滤膜表面光滑, 而反渗透膜表面呈峰谷 结构, 较为粗糙. 研究团队决定对这个被 忽视 的问题进行研 究.研究人员首先把哌嗪和均苯三甲酰氯两种小分 子分别溶解于水和油中,两种小分子在水油交接处 发生聚合反应, 几秒钟内形成一层平整致密、 厚度约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