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 2019-07-01 |
他说, 宁绍一带竹篮堪称全国之最, 跟 这一地区的文化、 经济挂钩.宁绍一带文化底蕴 深厚, 文人气息浓厚, 加上经济富庶, 对竹篮的审 美观、 价值观、 制作技艺起到了催化作用.而且每 一件他收藏的竹篮, 他都能滔滔不绝地讲出自己 的收藏故事. 他收藏的第一件竹篮, 就是刘家祖辈制作的, 篮内有印章写着 余姚方桥镇刘德山造 , 是一件 考篮.当时, 从朋友那儿得知周巷本地就有这么 一个竹篮, 他就直接跑到人家家里, 表明自己就是 这件竹篮制作者的后人, 恳请对方能割爱将竹篮 卖给他.起初人家一直不肯, 表示这件竹篮是打 算做女儿的嫁妆, 是要当传家宝传下去的.但刘 宏根接连跑去三四趟, 打动了对方, 终以1.1万元的 价格卖给了他. 而在300多件藏品中, 他最喜欢的则是一件光绪 年间的考篮, 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这是一件三层的长方形考篮, 粗看与其他考 篮无异. 这竹篮上雕刻的人物姿态、 松树针叶都 十分细致传神, 编制的竹丝也比其他竹篮细, 一般 的竹篮一寸打
35 或36 根竹丝, 而它的一寸有
40 多根竹丝. 刘宏根介绍说, 这件竹篮是原主人的 祖上在当年花了
35 个银元定做来的.去年, 他虽 说花了5万元才到手, 但真心觉得不贵. 这两年, 刘宏根曾将部分竹篮送到余姚博物 馆和鸣鹤古镇进行过展览, 他自己则混在参观人 群中看大家如何评价, 听了以后更加坚定了他继 续收藏竹篮的决心. 年长者看到这些竹篮都是回 忆、 怀念的心情, 而年轻人则是惊叹、 新奇. 刘宏 根说, 竹篮虽然算不上名贵的古董, 但体现了匠人 精神, 承载了历史的温度.他还在筹划建一个竹 编非遗工作室, 希望能将这一文化艺术传承下 去. 记者 吴震宁 通讯员 蒋亚军 小小竹篮价值惊人 堪比GUCCI、 LV 一组清代有钱人嫁女必备的 嫁妆四件 套 ――两个食篮、 一个考篮、 一个点心篮, 件 件选料考究、 工艺精湛;
一个每寸都有
40 多 根竹丝的考篮, 花了
5 万元才收购来……这 两天, 正在慈溪博物馆免费展出的80多个竹 篮, 让众多市民大开眼界, 这些被称为竹篮界 奢侈品的珍贵藏品都是慈溪收藏家刘宏根近 10年来的收藏. 刘宏根是慈溪周巷人, 早年就热衷于收藏各 类古玩.2008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 刘宏根在刘家 的祖谱里发现, 自己的祖上居然是方桥竹篮的传 人, 而且是宁绍一带顶尖的竹编匠人, 这让他瞬间 产生了收藏竹篮的想法. 刘宏根研究了方桥竹篮的史料记载后得知, 方 桥竹篮是清末民初时期在余姚方桥镇制作的竹篮 的统称, 这种竹篮并不华丽, 以编织的精细缜密取 胜, 整体风格古朴典雅大方.清初时期, 方桥 东新 宅大七房三房 的支房下有匠人刘氏以竹编技艺见 长.这种技艺代代相传, 到清朝的光绪年间, 由刘通 山、 刘德山兄弟继承祖业, 并对竹篮的编制手法进行 了创新.竹篮的编织从简单的平面打法转向立体 编织, 竹篮的制作集竹编、 竹刻、 铜艺、 漆艺、 木匠等 多种工艺于一体, 改革后的竹篮深受商贾显贵喜 爱.而刘通山、 刘德山的名字, 正是他在刘家祖谱里 找到的. 为了传承先辈匠人精神, 保存历史的记忆, 打 从那以后, 刘宏根就开始收藏起了竹篮, 至今将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