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 2019-07-01 |
2 0
0 7 年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会岳 敏君的油画 《金鱼》以超过
1 0
0 0 万元人民币成交.当时 在现场无人举拍,而是 3个 电话委托买家在竞争,这种 手法是一些炒画者惯用的. 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是, 代 表中国古代艺术最高水平的 黄公望、八大山人及近现代 艺术最高水平的齐白石、 黄 宾虹等诸多公认的大师之 作,也仅仅徘徊在几十万元 的水平. "其根本原因是炒家 手中缺乏低价的批量'筹码' ." 上述评论家向记者表 示. 与上述 高调 拍卖相呼应, 在此期间, 尤伦斯在全球 各地组织赞助多场中国艺术 活动和展览,并对有关中国 当代艺术的重要国际活动提 供赞助. 而他的这些作为,事后 证明也为他带来非常丰厚的 回报.以尤伦斯为代表的国 外藏家所推崇的中国当代书 画, 是否真的物有所值, 业内 一直争议不断.洪潮向记者 表示, 从油画语言本身说, 中 国人就是油画练得再好, 在 西方也只能是二流画.但当 代艺术花了三年不到的时 间,就将中国的拍卖价格提 升到 "天价" .在西方, 这个过 程要花十年时间. 以香港苏富比
2 0
0 6年 秋季拍卖会中的拍品估价为 例,一件齐白石的国画作品 《毕卓盗酒》 ,被认为是大师 人物画中的精品,其估价在
8 0 万元至
1 2
0 万元之间.而 一件张晓刚的油画作品《血 缘系列:大家庭》估价竟达
8 8
0 万至
1 2
0 0 万港元.齐白 石是中国著名国画大师, 而 张晓刚只是
1 9
5 8年出生的 职业画家, 少有人知. 洪潮认为,国外艺术基 金推崇的国内当代艺术画有 两种:一是表现国民缺点放 大的作品;
二是有政治素材 的画作. 这与上世纪
9 0 年代 通过热炒日本及前苏联的当 代艺术如出一辙.他们一进 一出不仅赚得丰富收益, 同 时对中国文化倾向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 国际炒家在中国当代艺术上 设的 "局" 尚属肤浅, 真正资 深内行的炒家,玩的是中国 古代艺术品.半年前创造了
5 1
6 0万英镑天价的乾隆粉 彩镂空瓷瓶,从英国媒体刊 发的现场新闻图片来看, 在 伦敦博罗镇简陋狭小 (据现 场买家称不足
1 0 0平米) 的 班布里奇拍卖会现场,竞拍 者几乎全部都是华人面孔. 博罗位于伦敦西郊, 据 参与此次拍卖的北京收藏家 董先生向记者描述, "这个安 静的小镇可能从来都没有迎 来过这么多中国人,这只瓷 瓶的拍卖持续了半个多小 时,基本上都是中国人之间 在互相竞价,而且争抢非常 激烈,以致于后来都以
1 0
0 万英镑的幅度进行加价." 令人生疑的是,班布里 奇是英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 地区性拍卖行,成立不过
3 0 年, 主要业务是遗产拍卖.此 前班布里奇的最高拍卖纪录 来自于两年前成交的一件中 国明代瓷器, 成交价为
1 0万 英镑.据收藏者约翰逊叙述, 这只瓷瓶是在已故父母的旧 居阁楼上找到的,至于瓶子 怎么从中国来到英国,又来 到他们家, 约翰逊说不清楚. 而一件艺术品弄不清楚传承 序列, 正是收藏的大忌.文化 评论家周文翰认为,这件事 情有明显的 "做局" 嫌疑.结 果是, 时至今日, 尽管距拍卖 时间已过了近半年,约翰逊 依然没有带回款项.据竞拍 成功的那位上海企业家说, 他现在并没有付款的打算. 对于上 述创 天价的瓷瓶,不仅令国内收藏界多疑 惑,海外媒体对其真实价值 也不认同. 《纽约艺术报》 对 此评价说, "中国人现在对乾 隆的瓷器渴望已经到了不顾 一切的程度." 英国 《金融时 报》 记者史堤夫・文森撰文 称,天价购文物背后是中国 人的 "瓷器爱国主义" . 这一点正如日本.2 0世纪80年代末, 由于泡沫经济 的出现, 热钱泛滥, 佳士得和 苏富比迅速抓住时机,在日 本企业家的眼前上演一幕幕 艺术品拍卖大戏.于是乎, 投 资艺术品领域很快就成为日 本富豪的新选择.同时, 通过 公开竞价拍卖的形式,日本 人屡屡挫败西方买家.花上 几十亿日元从伦敦买回的一 张毕加索的画,竟然能使整 个大和民族集体狂欢数日. 目前的中国, 艺术品的购买大军中, 不乏官方机构, 包括政 府、 博物馆和后来的国家文物回流基金.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