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wl西瓜xym 2019-07-01
2017 年10 月20 日 星期五 Tel: (010)

62580821 科普 COMMUNICATION 主编: 张思玮 编辑: 温新红 校对: 王心怡 E-mail押zhoumoban@stimes.

cn

3 深海环境营养匮乏,生活在深海的微生 物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会产生抗生素抑制周 边微生物的生长.中国科学家从

2011 年开始 就利用这一化学生态学原理从深海微生物中 筛选抗菌活性物质. 近日,我国科学家从深海放线菌中发现 了具有抗结核杆菌系列活性物质,通过生物 合成技术优化改造获得低细胞活性、强抗结 核杆菌活性的化合物怡莱霉素 E. 相关成果已 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 《自然 ・ 通讯》 上.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鞠建华研究员介绍, 经过筛选, 我们发现了一株深海 (-3560 米) 来源的放线菌发酵提取物对抗耻垢分枝杆菌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活性,并对肿瘤细胞 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发现菌株以后, 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基 因组测序及分析、发酵优化和活性次级代谢 产物的追踪、 分离、 制备,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 及单晶衍射技术确定了

6 个活性天然产物的 结构及其立体构型, 命名为怡莱霉素.而后, 科研人员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 和天然产物化学等手段阐明了怡莱霉素的生 物合成机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定向 生产新结构衍生物怡莱霉素 E . 怡莱霉素 E 的体外抗结核活性是目前一 线抗结核药物活性的

30 倍, 并且对乳腺癌等 肿瘤细胞也显示一定抑制活性,对正常细胞 的毒性较低,其发现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开 发奠定了坚实的抗结核杆菌活性物质基础. 怡莱霉素 E 热词 前不久,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研 团队在 《科学》杂志上刊文,展示了一款由 DNA 组成、 可在纳米级环境中完成工作的机 器人. 这是一款可在人类肉眼无法触及的微观 世界中完成识别、 机械运输、 智能化分拣等一 系列复杂工作的分子机器人.这种由单链 DNA 构成的 机器人 可以自主地在纳米级 环境中 行走 , 拾取某些分子并将其在指定 位置放下. 该团队由该校毕业的研究生 Anupama Thubagere 和华裔科学家钱璐璐领导.钱璐璐 表示, 我们不会为任何特定的应用开发 DNA 机器人, 实验室将侧重于研究能够开发 通用 DNA 机器人的工程原理. 但我希望其他 研究人员可以将这些原理用于激动人心的应 用, 例如使用 DNA 机器人从其组成部分合成 治疗性的化学物质,并在只有给出特定信号 时才于血液或细胞中传递药物,或者用于分 类垃圾中的分子成分以进行回收利用. DNA 机器人

9 月, 一本关于脑科学的书籍 《三磅宇宙与 神奇心智》 正式出版.这已经是书作者第

6 本 关于大脑的科普书籍.此外, 他还与他人合译 了美国神经科学家科赫的 《意识探秘―― ―意识 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 目前, 他正在翻译美籍印 度裔神经科学家拉马钱德兰的 《脑中魅影―― ― 探索心智之谜》 . 这个人就是顾凡及,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 院教授.在退休之前, 他一直从事与脑科学相 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退休后依然对脑科学 恋恋不舍 . 退休了, 时间比较充裕, 所以才萌生了做 科普作为余生事业的想法. 顾凡及在接受 《中 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科普书籍引导走上科研道路 科普书的写作与撰写教材、讲课并不相 同, 后者面对的是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专业院 校学生, 前者则面对的是千千万万水平参差不 齐的读者.不论面对哪类受众, 顾凡及都游刃 有余. 这得益于他自小对于科普读物的喜爱, 我从中学时代就喜欢读科普读物,并且由此 而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 顾凡及认为, 一本好的基础科学的科普书 应该将科学性、 趣味性和前沿性融为一体. 首先, 科学性是科普读物的灵魂, 科普读 物的内容需要有根据, 不是道听途说, 更不是 伪科学.科普书不仅应该让读者长知识, 更应 该让读者领悟大师们的治学之道, 学会以理性 思维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