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9-07-01
中国教育科研参考2016 年第

3 期 总第(373)期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

2016 年2月15 日目录关于教育中的实证与经验研究.

阎光才(02) 定量研究方法在教育经济学中的应用.岳昌君(06) 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文献研究与文献综述.赵炬明(12)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与研究生谈找 问题 和论文修改.马来平(19) 从话题到问题:教育研究方法刍议.邓猛朱志勇(24) 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程岭王嘉毅(28) 编者的话: 研究范式的产生是一门学科达到成熟的标志, 研究范式对学术共同体中的成 员起着规定作用. 不同的研究范式反映了知识生产的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 研究方法的选择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学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研究方法的选择既是做学问、写论文的第 一步,也是探讨教育学学科属性,促进教育学走向科学研究的重要一步.研究方法的使用要 服务于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围绕问题展开研究并非是某一种方法简单的生搬硬套, 而是根 据需要实现不同方法的混合与融通.本刊以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为选题,选编若干文章, 供读者参阅. 主编:王小梅 本期执行主编:范笑仙 责任编辑:聂文静 李璐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

10 号中教仪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 邮编:100082

电话: (010)59893297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www.hie.edu.cn(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观点栏目) 第2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围绕 量化与质性的方法与范式之争一直是热点议题.而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大数据热的持续升温,在 数据如金矿和宝藏 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控了 世界 等极尽夸饰的氛围中,重实证或重证据研 究、推动教育研究范式全面转型的说法又开始广为 盛行.然而,仔细辨析日常中人们所不假思索甚至 已经习惯了的 实证 说法,不难发现其中歧义纷 沓,甚至不乏一些误区.在此,对于现实中各种说 法是否严谨不敢妄议,而是仅仅根据自己研究体会 尝试展开一些浅显的分析,其目的并非是以正视 听,而是恰恰相反,希望在目前氛围中能够倡导一 种方法意义上的多元宽容,如此或可更利于我们教 育研究领域的异彩纷呈.

一、究竟如何理解实证研究 在西方学术界,真正标榜自己所从事的是实证 研究(positive research)的学者很少.为何如此, 这要从实证研究的源头实证主义(positivism)谈起.实证主义最早的提出者是孔德,在19世纪自然 科学已经成为知识和文化领域主宰的氛围下,孔德 提出了人类的智力与精神进入他所谓超越传统神 学、形而上的实证阶段.严格而言,孔德的实证论 是一种关于社会知识的哲学主张,而不是方法.他 认为对社会研究只有追随自然科学的规范与路径, 以对人类感官可感受的现象观察为出发点,才能获 得确定性、具有预见性的知识.继孔德之后,奥地 利的维也纳学派基于逻辑实证主义立场,提出了更 为激进的一系列主张:所有合法的知识都源于经 验,科学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辨别知识是否有意义 就在于它是否具有经验意义上的可证实性.但凡不 能通过经验证实的如终极的精神和价值,统统都被 视为形而上学而应该予以拒斥. 无论是孔德的实证主义还是逻辑实证主义,从 立场角度而言,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于排斥传统形而 上层面的思辨研究,而逻辑实证主义则不独于此, 在强调基于经验事实、把一切知识都还原为统一的 物理科学的同时,也把社会科学研究中始终无法撇 除的价值乃至价值事实逐出了合法性知识范畴,如 此激进主张难免遭人诟病.由是,在现实之中,西 方极少有人甘愿冒领这个多少有些极端的标签,把 自己的研究归为 实证 ,而更趋向于认同一种 经验研究 (empirical research)的说法.当然,即使有人愿意认领,要做到也委实不易.因为 如果循名责实,在社会科学领域恐怕除了少数如行 为主义研究以外,几乎大多研究都难以符合这种近 乎苛刻的条件与要求. 也许是由于中西语境差异,我国学术界称自己 为经验研究者少之又少,这大概就与质性研究者不 愿用 定性 说法的情形相似,因为一不小心就会 被误解为工作总结性质的浅表研究.故而,我们学 术界中素常意义上所言的实证,其实大都不严格, 甚至其规范程度未必能及西方的经验研究.那么究 竟实证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两者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强调所有研 究都起于经验,所不同之处在于对研究的预期和对 经验的理解存在差异.严格的实证研究所推崇的是 自然科学研究路向,它强调主体与客体间严格的二 分,即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间的对象化关系,通过基 于远距离观察(即价值与情感无涉的旁观者),以 综合归纳的方式寻求共性特征,即现象意义上的共 相或 是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建立理论假设, 并演绎推断出不同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以 外在客观的经验事实来验证假设,进而揭示共相背 后的机理也就是回答 何以为是 的问题.实证研 究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种通则即普遍意义上的理论 解释.如同自然科学研究结论一样,它具有确定 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和可预见性.研究过程与 结论具有脱域性而不是局限于特定的情境,因而结 论不仅不受情境的限制,而且也与研究者的立场、 情感和价值偏好无关.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