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 2019-07-04 |
一、??文章微妙,德?行为粗 在中国传统意识中,?文学及?文章的地位是低下的.?在学以致?用的实?用主义精神影响下,与 政治有关的王道治术被放在优先的地位,?文章只是雕?虫?小技,微末之道.?在道德优先的儒家伦 理主义思想影响下,德?行为本,?文学为末,?立德重于?立?言.?在?文质关系中,不论是儒家还是道 家,都坚持朴素的本质优先论,?文饰不可先于本质.?在道学与?文学关系中,?文以载道是普遍的 意识,?言以尽意,?文以载道,?文章只是?工具?而已,道学才是?目的.?这种传统观念至今还是?一种 主导意识,包括许多?文?人都?自觉不?自觉的遵守这?一原则,致使?文学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了贬低和 扭曲,也使作品的?文学价值得不到保证.??而葛洪则意识到了这种观点存在的问题,发出了震聋 发聩的?一声呐喊,将这笼罩千载的?黑幕划破了?一个裂??口,使?人们看到了?一丝真正的?文学的闪 光.? 汉代风?气,重经术?而轻?文艺,至曹魏之世,此风始破,曹氏?父?子,兼擅?文学,雅重诗赋, 曹丕更著《典论・论?文》,从理论上为?文学张?目,提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的 观点,开 ?文学的?自觉时代 (1)之先河.? 儒家传统,重视三?立,所谓?立德、??立功、??立?言是也.?曹丕以?文章为 经国之?大业 ,是将?立 ?言著?文与?立功建业并重,这对于以诗赋为 壮夫不为 的雕?虫?小技(2)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进 步,抬?高了?文学的地位,但是同?文章于事功,对于提?高?文章?自身的艺术价值意义不?大,仍有以 ?文学为政治之?工具的嫌疑,何况他尚未脱儒者之旧习,还是认为?立德重于?方?言.?真正意识到?文章?自身的价值,将之与德?行并重,?自晋葛洪始.? 葛洪在《抱朴?子・尚博》中对流?行的轻视?文学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驳斥.?有?人认为?文章著 述不过是 骋辞耀藻 ?而已,于事无补,不如德?行这样的不?言之教重要,因此圣门四科,德?行第 ?一,?文学其末,故德?行为源,?文章为流,德?行为本,?文章为末,缀?文著纸为糟粕余事,不?足为 道.?葛洪则指出: 德?行为有事,优劣易见?;
?文章微妙,其体难识.?夫易见者,粗也?;
难识 者,精也.?夫唯粗也,故铨衡有定焉?;
夫唯精也,故品藻难?一焉.? 以?文章为精,以德?行为粗,这?一主张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葛洪的这?一观点并非故作?大 ?言,哗众取宠,?而是有其根据的.?德?行虽然也属于精神范围,但其?高下主要在道德实践之中体 现出来,因此属于 有事 ,容易判断,?而且虽然?人对道德的理解不完全相同,但是在道德标准 ?方?面相对来说还是容易达成共识的,因此 优劣易见 .??文章尽管在内容上表达的也是现实事 物,但在形式上纯粹属于精神领域,相对于德?行?而?言,?文章的不确定性确实更为突出,其体微 妙,难于定规,?而且由于众??口难调,在审美?方?面的主观性又使?文章?高下的标准更加难于统?一, 因此很难判定?一篇?文章的艺术价值到底有多?大.?这种现象古今中外都容易见到,?一部作品有?人 将之捧上天,也有?人将其贬入地,往往发表见解的?人都是名家,使?人?一时不知去就.? 葛洪还对德?行为本、??文章为末的说法进?行了批评,他认为 ?文章之于德?行,犹??十尺之与?一丈.?谓之余事,未之前闻 .?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他还特意追溯?文章的原本意义 ,将上天垂 象、?鹰负八卦 、?龟背六甲、?虎炳豹蔚等?自然之?文与唐尧虞舜之尊称、??文王周公之谥号、?孔?子 所谓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等与圣?人有关的?人事之?文结合起来,说明?文与?文章的重要性.?他认 为 ?文之所在,虽贱犹贵 ,?文饰能够提?高事物的价值.?这种将?文章与天道?自然联系起来的思想 至齐梁?而?大盛,梁简?文帝萧纲、?刘勰等?人皆发扬其说,使 ?文 的价值被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葛洪的这?一思想非常重要.??文饰与本质的关系问题也是儒道两家长期争论的?一个关键问 题.?道家强调保持先天的素朴的本质,全真保性,?自然?自?足,反对外在的雕饰,认为 五?色令 ?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五?音令?人?耳聋 , 有机物必有机?心 ,外在的?文明只能伤身害性,对 ?人没有任何好处.??而儒家则强调?文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认为礼乐教化和伦常分际相对于原 始的浑沌状态是?一种提?高,?人只能且只应作为?一种家庭和社会的?人存在,担负起的?自?己依照某 种社会角?色所应当承担的职责,?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存在,相互往来和相互交换都是必要的、? 合理的,反对道家那种逃避社会、?离群索居、?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的思想.?孔?子对 此持中庸的态度,他认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主张?文和质保持 ?一种和谐的关系,不以质害?文,也不以?文害质,将先天的美质与后天的?文饰结合起来.? 葛洪学兼道儒,在修身养性?方?面,他主张依照道家的原则,见素抱朴,不为物役,天真?自然,不事雕饰,?而在经世治国?方?面,他又赞同儒家的?方式,重视教化,抬?高?文学,认为虎豹之 ?皮胜过?犬?羊之?皮,?文饰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合理的、?进步的、?有宜的.? 葛洪认为,如果只是保持先天的本性,完全不要?文化和?文饰,则?人类就会和动物没什么两 样,?人类?文明就无从产?生.?他在《诘鲍》篇中集中表达了?自?己的这?一观点,对鲍敬?言好古非 今、?重?自然?而轻?人伦、?尚混同?而贬分殊的思想进?行了有?力地批判.?他指出: ?子若以混冥为美 乎,则乾坤不易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