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 2019-07-06 |
2 0
1 6 年7 月1
3 日 星期三 主编: 南航 美编: 新叶 组版: 文婕
电话:8
8 0
9 6
7 1
8
邮箱:
6 9
3 6
3 3
5 1 @ q q .
c o m 王俊彦 温州传统拳法及器械在全国武术近
200 个流派中独树 一帜, 风格迥异.这种拳法到底来自哪里?根源似乎很难 溯及.温州传统武术的好多拳派都提到和少林寺的关系, 但是又和嵩山少林拳法的刚猛跳跃不同, 和福建少林南拳 的沉桥短打也不同.一个拳师如果剃度为僧, 皈依佛门, 他的徒弟传人就往往认为他们传习的拳法归宗少林, 这是 可以理解的.其实, 从出力尽力、 收力化力、 至刚至柔的风 格特点来看, 温州拳法既非少林, 更不是武当派衍生, 也和 峨眉、 昆仑、 华山、 崆峒诸派风格大相径庭.从相穴搏击、 主于防御的风格看, 倒是与 《清史稿》 记载的黄百家内家拳 法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手搏拳是温州本土拳法中的一种.我自幼即接触此 拳, 是因为外祖父的关系.当年学习课余时间, 常常去看 望外祖父.外公姓李, 家住市区双岭牛伏岭东边桥下, 他 看到我来, 就开始做 三脚下马 姿势, 练起手搏拳: 五稽两 步半、 五稽尾、 三战、 四门……这些动作被叫做 工儒法 , 古朴无华, 似乎像工兵在建筑防御工事, 把自己练得严严 实实, 临战防御意识很强.外公的不少拳友还经常边喝酒 边相互 掏马 (也叫搭马或推马) , 比试功力, 也散散酒 气.每年正月拜年, 听他老人家讲拳经口诀, 对手搏拳的 神奇与向往, 使我从小就埋下探究其真谛的梦想.上大学 时, 外公两位师兄弟鸿书、 伯乾, 见我喜欢练习拳法, 鸿书 便送我一条手搏短棍, 伯乾送我一本手抄拳书. 当时对手搏拳的拳理拳法我还是懵懵懂懂.后来, 我 正式研习宫廷内卫心意门武术后, 回过头来对手搏拳的参 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手搏, 最早见于班固 《汉书 艺文志》 中的兵书部 兵技 巧 类记载: 手搏六篇, 已亡佚. 意思是记录手搏的六篇 文章已经散失了.手搏归入兵技巧一类, 班固对 兵技巧 的解释是: 技巧者, 习手足, 便器械, 积机关, 以立攻守之胜 者也.同样, 作为兵技巧的手搏之法具有锻炼手足、 熟练 使用器械、 积累暗器机关实战经验的功能.从字面上看, 手搏是徒手搏斗的意思.从内容上看, 手搏则有独特的手 搏拳法和手搏拆拳.手搏拳法有 习手足、 便器械 的作 用.手搏拆拳有拳来脚去的拆手对抗的作用.手搏拳法 和手搏拆拳也可以像笙歌宴舞一样用来表演, 有观赏价 值, 古人言: 手搏为卞, 角力武戏也. 手搏为卞, 在拳法 中简称 搏卞 , 卞是古代专门从事手搏法表演的职业和角 色.也有写成 马篦 、 鹤卞 的.我那本拳书手抄本中就 把搏卞写成马篦. 宋王明清 《玉照新志》 记载, 宋太祖赵匡胤曾在主持殿 试时提出文人手搏定状元, 钦点 手搏状元 王嗣宗.王嗣 宗(944―1021) , 字希阮, 汾州 (今山西汾阳) 人, 因仰慕魏 晋名士、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 (字嗣宗) , 故以 嗣宗 为名, 以 希阮 为字.北宋开宝八年 (975 年) 殿试, 一共有 三道考题, 其中一题是要求考生写一篇 《桥梁渡长江》 的赋, 因为这一年宋朝大军跨过长江天堑, 消灭了南唐政权, 俘虏后主李煜.殿试又规定, 第一个交卷而又不犯错误的 考生, 钦点为状元.王嗣宗才思敏捷, 下笔神速, 很快交了 卷.可是几乎与他同时, 另一位考生陈识也交卷了.宋太 祖一看, 二人的文章各有千秋, 难以判断优劣, 灵机一动, 让王、 陈二人在殿前比赛 手搏 , 约定谁手搏角力获胜, 谁 就是状元.所谓 手搏 , 就是两人角力, 徒手搏击, 不同于 现在的自由搏击, 而有严格规则, 不能用拳脚攻击伤害对 方, 只能以力量制服对方取胜.王嗣宗和陈识在手搏对抗 中力量不相上下, 但是王嗣宗的出手推力更加迅速, 居然 将陈识头上的头巾震落在地.这是机会来了, 王嗣宗立即 向太祖报告: 臣得胜了! 宋太祖在大殿上看得一清二楚, 对王嗣宗的实力和机智深为赞许, 当场兑现诺言, 点王嗣 宗为状元, 陈识哑口无言则屈居榜眼.从此 手搏状元 便 成了王嗣宗的绰号.从这个历史故事来看, 手搏法在宋代 是备受朝廷重视的体育角力项目. 汉代记载手搏法的文章虽然遗失了, 但是手搏法在民 间仍然代代相传.明代, 温州李克明从陕西西安拳师处学 得手搏法, 带到温州进行传播, 其人见于明代万历年间温 州学者姜准写的 《岐海琐谈》 : 永嘉手搏之法, 传自李克 明, 别号文皋, 原籍临海, 或云乐清产也.其法正栅俱有七 路, 世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