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笔墨随风 2019-07-08
B02-03 乐业 ・ 观察 研制创举 与团队自主打造精益建造的船舶 重达

13000 吨的 "雪龙 2" 号科考船建造过程共分为

3 个大总段、

11 个总段、

131 个分段.

在位于上海崇明 长兴岛的江南造船厂进行分段建造的过程中, 团队成员 们需要时刻跟进, 确保图纸落实到实物过程中无失误. " '雪龙 2' 号科考船需要耐低温, 有极高突破能力. 因而对建造钢材要求很特别. " 江南造船 (集团) 有限责 任公司 "雪龙 2" 号科考船总工艺师赵振华介绍说, 破冰 船在破冰过程中最难的是穿透数米厚的冰层.为保证 破冰能力, 船体结构需保证足够强度, "雪龙2" 号科考船 外壳最厚的地方达

100 毫米, 比常规船舶板材厚三至五 成.仔细留意船体不难发现, 船舶外壳线条流畅光滑, 将外壳厚度大的板材光滑折弯为曲面, 这十分考验研 发、 设计、 制作全流程的技术水平.据介绍, 在 "雪龙 2" 号科考船制造流程中, 团队一改复杂曲面船舶加工完全 靠工人经验的操作方法, 创新工法, 通过三维冷加工, 将 以往工人需要几天才能加工成形的弯板, 在3个小时内 折弯设计成型.在制作环节, 事事从细节着手提高焊接 质量和安装精度.比如在进行

10 米长全海深多波束底 座装焊时, 平面度控制在2毫米范围内, 底座间垂直度控 制在 1°以内, 安装后每个底脚压缩量偏差不超过

1 毫米. "雪龙2" 号科考船是国内首次自主研制、 可以到达南 北两极的科考船.抗极低温度的船体设计经验几乎要团 队成员自行摸索学习.其中, 设计出抗极度低温的系统 是十分重要的. "船体配备了自限温电缆的智能感知防寒 加热系统. " 据赵振华介绍, 从上海驶向南极过程中, 系统 在常温状态下不打开, 一旦进入两极区域, 气温骤降情 况, 智能感知防寒加热系统将自动启动.为了节省能耗, 系统分首中尾分区感应降低能耗.据悉, 这个电缆不稀 奇, 但是利用它完成的防寒系统, 环境感知、 系统处理、 分 区控制等功能, 可谓融入了多方设计师的集体智慧. 提速保质 7891份图纸落实到实物 "雪龙2" 号科考船属于中国自主建造的科考船只中 的PC3级顶尖船舶, 拥有能在1.5米厚度冰、 0.2米厚度雪 的海况下的破冰能力. " '雪龙号' 是科考船中的 PC6 级. 相比起来, '雪龙2' 号科考船所属的PC3级可谓是国际中 型破冰船中的顶级水准. " 赵振华介绍说,

2015 年、

2016 年团队开始逐步参与到破冰船的联合设计工作中.2016 年11 月, 江南造船设计团队成员们正式参与至今, 每位 团队成员将创新、 严谨融入制造的工序中. "紧锣密鼓" , 回顾起设计工作, 赵振华用这四个字总 结.在团队参与设计的11个月时间里, 近80多位负责出 图设计的同事完成了7891份图纸、 287份技术协议与70 多份专项工艺材料撰写. "整体流程较国内科考船设计周 期提前了

1 个多月. " 赵振华介绍说, 提速的背后是核心 成员们通宵达旦参与讨论. "总师, 航煤油系统所采用的油品好像有潜在风险. " 设计组同事过细节时发现设计方案中的油品闪点仅38摄 氏度, 对船舶产生潜在的安全风险, 这问题可不容小视. 赵振华在确认问题后, 以最快速度组织总体设计单位、 中 国船级社、 英国船级社以及船东, 开展五方协同讨论, 查 规范、 查标准, 确定设计图纸中相关的危险区域布置和危 险区域等级划分, 排查各危险区域范围内的设备布置情 况.船舶设计的细节多, 单单电装专业就涉及几百项排 查. "设计的时间不容耽搁. " 赵振华回忆说.从发现问题 到联合各方共同解决确认新方案, 只用了两个礼拜的时 间. "一个人建不起长城.完成项目离不开刻苦、 有凝 聚力的青年团队成员. " 获得过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先 进个人、 中国造船学会科技创新人才等荣誉的赵振华 从事设计岗位已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