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2019-07-11
2014 年5月16 日 星期五 Tel押(010)

62580723 作品

19 主编: 李芸 编辑: 温新红 校对: 么辰 E-mail押dushu@stimes.

cn 【成书晚于 《红楼梦》 , 最早刻本见于 清光绪四年的 《儿女英雄传》 一书是满族 文人文康所著.在这部书中, 吸烟已经成 了日常之俗.】 【如果按照原定 超过三分之二同 意票, 当选学部委员 的办法, 当选者还 达不到原定名额, 为使增选者达到和接 近既定名额, 这一门槛降为 超过二分 之一 .】 一次空前绝后的学部委员增选 姻王扬宗 科苑往事

1979 年1月,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学部恢 复, 此时原有的

190 位学部委员 (不计哲学社会科 学部) , 只剩下

110 余位 (此外有几位被打成 右派 的委员尚未恢复其称号) ,平均年龄高达

73 岁. 当时, 中科院主要领导方毅、 李昌等同志认为, 中科院必须实现从行政领导为主过渡到以学术 领导为主的体制转变.为了加强学部力量, 增选 学部委员随即展开.此次学部委员增选, 名额之 多, 可谓空前绝后;

增选办法与增选结果对后来的 院士制度影响之深, 堪称史上之最. 这是自有学部以来第一次通过民主选举产 生学部委员.

1955 年首批学部委员是经过民主推 荐和广泛协商产生的, 没有进行选举.1957 年进 行了小规模的学部委员增补, 办法上虽有改进, 部 分学部进行过投票表决, 但最终结果并不是由选 举决定的.以上两次选聘, 在学术标准之外, 政治 因素、 部门因素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1979 年开 始的此次增选, 是在全国拨乱反正、 党中央大力调 整知识分子政策的形势下进行的.党中央和中科 院党组领导充分信任科学家, 从增选工作一开始, 就明确了由现有学部委员民主选举产生新的学 部委员的原则, 从根本上保障了学部委员选举的 独立性和自主性. 本次增选制订了比较详细的 增补办法 , 规 范了推荐、 遴选和评审、 选举等有关程序和办法, 增选工作按照该办法规范有序地进行, 排除了可 能的种种干扰. 增选结果出来之后, 中央书记处认 为学部委员年龄偏大, 指示要增加一些有真才实 学的中年科学家, 但中科院认为增补须经全体学 部委员协商, 不宜行政插手干预, 最终书记处没有 坚持己见. 增选工作严格遵照增补办法进行.

1980 年11 月26 日为各学部投票日, 此前在京外的学部委员 进行了通讯投票, 要求在该日前寄达. 少数外地或 在国外的学部委员的选票因故未能按时寄达, 就 被作为废票处理.如华罗庚当时正在美国进行学 术访问, 他收到选票后立即通过中国驻美使馆的 外交信使通道将选票寄回, 但仍然晚到数日, 他的 投票就没有算数. 值得注意的是, 此次增选标准和增选办法为 后来的学部委员和院士增选打下了基础, 被长期 沿用.如关于候选人的推荐提名,提出了两种途 径: 一是由两名以上的学部委员联名推荐, 二是由 中科院所属分院和研究机构, 中央部委所属研究 院、 研究所 (包括国防系统) , 各省 (市) 自治区科 委, 中国科协所属各学会, 推荐本系统、 本地区、 本 单位的有关候选人. 各有关主管部委、 各省 (市) 自 治区科委、 中国科协和中科院分别对各自系统的 候选人进行遴选后, 将候选人报送至中科院. 后一途径本是鉴于 文革 十年造成正常的 学术交流难以进行, 科学界基本处于隔绝的状态 以及国防、 军队系统的科学家因保密关系而不为 外界了解等情况而采取的临时措施.没有料到的 是, 这种一时的权宜之计, 后来被长期沿用, 不仅 背离了增选的同行评议精神, 而且为一些部门、 机构、 行业等不同利益群体对增选工作的干扰打开 了方便之门. 此次增选学部委员, 按照推荐、 遴选、 评审和 选举若干环节有序推进.1979 年7月10 日, 国务 院批转了中科院的增补工作报告和增补办法, 增 选工作正式展开. 经过各渠道推荐的人选, 经各主管部门对所 属单位、 学会推荐的人选进行遴选后, 于1979 年10 月底前向中科院提出了共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