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XB156399820 2019-07-12

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P 0畅05). 与Ⅰ组比较,Ⅱ组血 管损伤例数明显减少,血管损伤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 <

0畅01), 见表 1. 与Ⅰ组比较,Ⅱ组镇痛起效时间缩短,镇痛完善率增加 (P <

0畅05),见表 2. 表1两组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血管损伤数 血管损伤发生率(%) Ⅰ组900

56 6畅2Ⅱ组

900 19 2畅1a 注:与Ⅰ组比较,a χ

2 = 19畅047 >

88,a P <

0畅013 表2两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完善率比较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min,x±s) 镇痛完善率(%) Ⅰ组900 13畅0±2畅

0 90 Ⅱ组900 8畅0±3畅 0a 98b 注:与Ⅰ组比较,a t = 41畅602, a P <

0畅01;

b χ

2 = 0畅003,b P <

0畅05

三、讨论 由于硬膜外腔是一环绕硬脊膜囊的潜在性的腔隙,其内有 大量的血管、淋巴管、脂肪组织充填,最近造影研究还显示:硬脊 膜外间隙还具有间隔或结缔组织带 [1] ,妊娠晚期腹内压增高致 硬膜外间隙静脉丛淤血扩张充盈,静脉丛怒张,且静脉丛血管菲 薄易发生损伤. 硬膜外腔的容积相对变小,这些因素是置管时 导致刺破静脉丛引起硬膜外腔出血的解剖学基础. 置管时刺破 血管或进入血管易导致局麻药被误注入硬膜外腔静脉,发生率 可高达 3畅5% ~ 10% [2] ,如果同时存在凝血机制障碍或接受抗凝 治疗,硬膜外腔静脉血管受损后造成硬膜外腔血肿的机会也大 大增加 [3] . Ruppen 等[4] 报道产科硬膜外阻滞镇痛所致硬膜外 血肿发生率为 1∶

168 000. 国内外有较多文献报道减少硬膜外 腔血管出血发生率 [5唱6] . 本研究采用置管前注入常温镇痛液

10 ml 后再置管具有以 下优点:(1)常温液较机体体温低

10 ~

15 ℃,注入硬膜外腔可使 ・

6 5

0 4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 年7月第

6 卷第

14 期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July 15,2012,Vol. 6,No.

14 硬膜外腔血管暂时收缩,使血管在硬膜外腔所占比例缩小,硬膜 外间隙相对增大,置管时损伤血管的概率减小. (2)还可使穿刺 点附近硬脊膜间隙扩张,扩大硬膜外间隙,对硬膜外腔血管丛产 生排挤和压迫作用,置管时可使硬膜外导管远离硬膜外血管,同 时使置管的过程更加顺畅,进而减少置管时硬膜外静脉丛血管 损伤的概率. 通过两组相对比使硬膜外腔的出血率降低至 2畅1%,远低于对照组 6畅2%(P <

0畅01). 这与既往研究 [7唱8] 结果 一致. (3)注入药液后还可使硬脊膜外间隙或结缔组织带分开, 利于阻滞完善,同时置管后到固定翻身平卧再注药平均约需 2畅5~5min,缩短了疼痛时间,减少宫缩痛

2 ~

3 次,镇痛起效时 间提前,提高镇痛完善率,在缩短产程等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畅05),同时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本研究实施分娩镇痛硬膜外腔穿刺、置管非一人操作,而是 由不同层次的医师随机操作,但由于硬膜外腔置管是麻醉常用 技术. 本研究结果反映了一个单位的集体硬膜外操作所致的硬 膜外腔出血并发症的趋势,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鉴于置管前 注药量多少来减轻硬膜外腔出血率为最好,是否影响镇痛效果 以及硬膜外导管脱管率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置管前注药对硬膜外腔出血的影响 用于分娩镇痛除具备对母婴影响小,镇痛效果可靠,不影响进 食,不影响产妇运动并能保持清醒,积极配合生产过程等优点 外,还可使血管损伤的发生概率降低,远低于文献报道,避免硬 膜外血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风险、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 要意义,在临床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G Edward Morgan Jr,Maged S Mikhail,Michael J Murray. 岳云,吴新 民,罗爱伦,主译. 摩根临床麻醉学.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