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会说话的鱼 2019-07-13

1953 年, 桑珠出生在西藏.

6 年后, 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西藏民主改革在青藏高原 彻底废除了人奴役人的腐朽制度. 从此, 桑 珠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 ― 上学、 参军, 直 至被挑选进入

1975 年攀登珠峰的中国登 山队. 中国之所以在

1960 年首登珠峰后时 隔15 年再次攀登, 桑珠在初入登山队时还 不完全理解. 除测量山体高度、 进行科学考 察外, 破除围绕

1960 年中国人是否登顶 的争议, 向国际社会证实中国登山的能力, 也是攀登的重要目的. 彼时的登山运动与 乒乓球等竞技体育项目一样, 寄托着国人 对于一个站起来的中国的美好希望, 是中 国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在体育领域的 代 言人 .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我们年轻人 不怕苦, 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桑珠这 样说. 而有人确实把生命留在了山中. 在桑 珠迷路下撤的那次顶峰突击中, 队员邬宗岳 失踪, 后被证明因滑坠牺牲. 队伍遭受打击, 一度撤回大本营. 但桑 珠记得, 营地中反而出现了更为热烈的气 氛, 似乎那不是一场攀登, 而是一次战斗. 决心书、 请战书、 入党申请书, 雪片般飞向 登山队党委会. 所有人都争着要为再次冲 击顶峰奉献一切. 桑珠, 你有没有决心? 有! 大本营里, 一段简单的对话, 便是桑珠 关于 向上 之自问的答案. 而类似的火热场 景, 在1975 年的攀登过程中出现过不止一 次.

5 月26 日, 第三次冲顶前夜, 登山队在海拔

8600 米的突击营 地召开动员会, 队员罗则表示: 我 们要做好付出一切代价的准备, 就是爬也要爬上去!

5 月27 日, 历经三次冲顶尝 试, 包括桑珠在内的

9 人突击队 终于登上地球之巅, 桑珠是其中 第二年轻的队员. 那种精神, 你们能想象吗? 如今, 已年近古稀的桑珠向当代青 年发出询问.

2019 , 这是我的选择 我真的无法想象! 被问起 对老一辈登山人的印象时,

1993 年出生的边巴顿珠语气激动, 他 就是想不明白, 他们是怎么在那 么艰苦的条件下登上珠峰的? 边巴顿珠的家乡在西藏自治 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 是喜马拉 雅山脉穿越的几个边境县之一. 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就在 其境内, 县城距珠峰直线距离不 到100 公里. 在边巴顿珠的少年时代, 珠 峰等高海拔山峰的攀登路线已发 展成熟.

1975 年登顶珠峰时, 队 伍仅在有冰裂缝处等危险地段才 会架梯子、 铺路绳, 其余路段均需 队员在几无其他保护措施的情况 下结组前行. 而今天的商业团队 会在攀登路线上几乎全程铺设路 绳. 已是专业高山向导的边巴顿 珠, 有时会在登山季承担这项工 作. 边巴顿珠走上山峰的过程 中, 个人选择和家庭因素起了很 大作用. 他的舅舅是西藏登山学 校的第一批学员. 有一年, 舅舅在 登山季期间寄回一封信和一张珠 峰上的照片. 边巴顿珠觉得, 舅舅 在山上的样子 特别酷 , 而白茫茫 的雪山 像草原一样宽广 , 让人 真想上去看看 .

2010 年, 初中毕业的边巴顿 珠考入西藏登山学校. 这所他与 舅舅共同的母校成立于

1999 年, 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商业高山向导, 带领普 通登山爱好者攀登山峰. 而学校成立的背 后, 是登山运动从国家任务向非竞技性户外 探险和群众体育项目转型的大潮. 越来越多 的普通人走向山峰, 将其作为爱好, 或者实 现个人发展的平台. 边巴顿珠便是其中之 一. 登山可以带我去更远的地方. 边巴顿 珠说, 进入登山行业以来, 他接触了大量不 同行业的客户, 眼界大开. 中国商业登山走 向海外的步伐, 也让这个平时爱玩爱闹的大 男孩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他下载 了英语学习软件, 每天学习一个小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