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9-07-14 |
3.22/星期五 本刊主编:易艳刚 值班责编:刘晶瑶 、刘婧宇 实习生:韩明哲 版第60 期 火热的 环保心 何以 欠下糊涂的 环保债
14 微信公号: xhmrdxwx
电话: (010 )
63076340 本报记者李伟 樱花是武汉大学的一张名片. 阳春三月到武大 赏樱, 不仅是武大校友心中挥之不去的念想, 也早 已延伸成为一种旅游行为和社会现象. 打卡武大 樱花, 近几年一直是网络上春日旅游的热门项目. 然而, 浪漫的樱花也总在春天里给武大校园 添堵 . 面对汹涌而来的赏樱游客, 武大 樱花账 单 也不断在变, 而这背后是武汉大学兼顾开放 与管理有序的探索. 其实, 大学 被景点 , 不只是武大的小烦恼. 面对这一社会治理问题, 如何寻找各方价值共识, 需要全社会共同作答. 武大樱花的浪漫与烦恼 上下课的路上, 樱花大道的游人 如织;
学生餐厅里, 总是会有社会公众 蹭饭卡吃饭;
游客进教学地点参观, 也 会干扰师生. 最令人反感的是不文明 赏花行为, 被同学们称为 樱花劫 小园新种红樱树, 闲绕花枝便当游. 古 人对樱花的喜爱, 从诗意的描述中便可窥见一 斑. 这份偏爱, 在武大尤甚. 每年三月, 到武大 珞珈山赏樱者络绎不绝, 大家只为一睹武大樱 花的芳容. 武大每一朵樱花的梦想, 就是看一场人山人 海. 这句戏谑笑话, 在武大有着真实的印证. 据不 完全统计, 在赏樱高峰期间, 如果不限制进校赏樱 人数, 一天进出珞珈山观看武大樱花的人次可超
10 万. 整个樱花开放期间, 赏樱的人数超过百万. 武大樱花为啥这么出名? 近日,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来到武大档案馆寻 找印证, 馆长涂上飙给记者介绍了武大樱花的 前 世今生 . 从二十八株国耻之花, 到千株人文之花, 不仅见证了中日两国的关系变化, 更承载了武 大的历史底蕴. 涂上飙说,
1939 年之前, 武大 校园内并没有樱花, 后来侵华日军从日本运来 樱花树苗, 在武大校前路(如今的樱花大道)旁 种了
20 多株樱花. 抗战胜利之后, 武大从乐山回迁珞珈山, 人 们发现学生宿舍下栽种有
28 株樱花树. 怀着对 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 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 但当时驻守在武汉的部队主张保留武大里的一 草一木. 于是, 武大的第一代樱花树得以保存. 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不长, 第一代日本 樱花 , 到了
1950 年代更新时基本死绝. 涂上飙 告诉记者,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 日本首相 访华 , 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
1000 株樱花, 由于 周恩来曾住在珞珈山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于是 将其中
50 株转赠武大 , 栽植于半山庐前 . 随后
1980 年代 、
1990 年代 , 为纪念中日友好 , 日本友 人又先后两次赠送樱花树苗. 如今, 武大校内有樱花
1000 多株, 以日本 樱花、 山樱花、 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
4 种 为主. 其中, 不少是科研人员培育或从国内其他 地方移植引进的. 它们遍布于樱花大道及鲲鹏 广场、 人文科学馆、 行政大楼等多处. 在武大档案馆留存的照片里, 记者看到了
1978 年武大师生们在樱花树下从事文娱活动的 旧照、
1979 年外籍友人游览樱花大道的旧照、
1962 年青年人走过樱花大道的瞬间……这些旧 照, 已成为记录武大樱花历史的档案. 走在樱花繁盛的樱花大道上, 在游人们手 机拍照的声响中, 最能感受到樱花的吸引力. 乘 坐高铁而来的广东吴先生一家人告诉记者, 前 几年是看到乘高铁到武汉赏樱花的旅游推广广 告而来, 从此年年都要来, 武大樱花不一样, 毕 竟有着大学的厚重感和人文气息 . 其实在武大读书期间, 对樱花的感觉大 多还是停留在樱花的形貌之美上, 等到了毕业 之后远离母校, 那种对青春的回忆、 对母校的 怀念慢慢地与日俱增, 渐渐在内心深处沉积为 乡愁, 而樱花无疑就成了最有黏性的寄托物. 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