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贾雷坪皮 2019-10-25
(下) 往事回顾 回顾 珍贵记忆

(四) 知青在宁夏 在宁夏 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协办 夏文史宁NING XIA WEN SHI

07 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编辑/美编 瞿玩东 校对 吴佳宁夏 五朵梅花 诞生记 孙玉彬 到抗战胜利时, 已是校级军部参 谋、 防毒组长的父亲没有坐等论功行 赏、 加官晋爵的机会,而是带着打败了日寇的满足,告长假离开了部队,回到家乡与祖父母团聚, 并到湘西一 个研制鱼雷的兵工厂工作.

他依然想的是要为羸弱的祖国尽一点绵薄之力.也是在那里父亲与母亲相识.家乡人从未见过穿军装的父亲, 也没看见过父亲腰缠万贯、光宗耀祖, 故乡的老屋一直保存到上世纪

70 年代送给生产队当了宅基地. 六十几年后, 我曾追寻父亲的足 迹走过卢沟桥, 桥没我想象的那么宏 伟, 但却承载着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 历史, 人民世世代代不会忘记它.到 广州参观过黄埔军校老校址, 军校的 校门也并不高大, 但大门两边的校训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休入此门 ,却让每一个参观的人感到震撼.因为它正是黄埔军人在抗战中勇猛无敌誓死保国的宣言, 也是父亲 一生的座右铭.我也找到过湘西那个沅江边的小县城, 在熟人的指点下 看到一条柏油路从公路弯向大山背后,那里就是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现在仍然是个很大的国防企业.我眺望着柏油路消失的尽头, 庆幸有这条滔滔的沅江和层峦叠翠的群山, 见证了几代中国人富国强兵的 梦想与艰辛. 因祖父是个泥瓦匠,解放后父亲和祖父一起进入中南建筑工程公司工作,先后参与了湘潭电机厂、武汉长江大桥和洛阳拖拉机厂、轴承厂、玻 璃厂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从湖南来到河南一直工作到退休.父亲业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搞技术革新,曾经获得过印有 奖 字的汗衫、毛巾、搪瓷缸、洗脸盆等奖品.我也曾经看到过1959 年父亲在郑州建筑机械厂设计制造的一个地磅.当时厂里的轧钢车间生产的盘圆钢筋都是用普通磅秤称重量,既费时又费力.用父亲设计制造的地磅只需装上卡车从钢板上走过,旁边屋里的小台秤上就可称出重量,和现在的电子秤效果差不多.那时已是中学生的我对父亲十分钦佩,却不理解一个会计还搞什么设计创造.后来才明白那正是父亲建设祖国的一片赤诚.父亲一生热爱学习.对从事的会计业务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从没出过差错.父亲的英语很好.上世纪50 年代又自学俄语,每一本俄文练习本都写得非常整齐漂亮.一有机会父亲就向厂里苏联专家或翻译学习口语.而他的这些学习并没有什么个人经济目的,只是觉得国家建设可能会用得上,有时间学学没什么坏处.记得我考上西安交通大学时,父亲特别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学的向往和对我的期望,最让我难忘的是这几句话: 工科大学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工程师是国家建设永远需要的人才,一定要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好好读书. 受父亲历史的影响,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盐池的一个小工厂.一出厂门就是荒野.父亲要来看我,我怕他伤心,不让他来.5年后他还是专程来到盐池.我说我是学校最差的分配方案,不但厂子小,地方也不好,让父亲失望了.但他老人家却遥望着远处的草滩说: 这地方也不错嘛,在古代这里就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地方,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又有石油,国家很重视.厂子小也是可以发挥聪明才智的,不要泄气. 父亲的话真让我汗颜.是啊, 在一个曾经为了 祖国的领土完整, 与日本侵略者肉搏 过的军人心里,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 是那么的珍贵, 每一个地方都是那么 的美好.从此我没有想过离开宁夏, 也没有提出过调动工作. 父亲最后的一个工作岗位是河南 省罗山县物资局木材公司会计.记得1976 年我第一次回家探望父母, 因房子小,晚上住在父亲的办公室里,看到他的纸篓里扔着很多的公共汽车票和其他票据, 收集起来足足塞了 一文件袋.我问父亲为什么不报销, 父亲说那是他出差时顺便到风景名胜参观时的车票和旅馆发票, 不能报 销, 搞财务的更要严格遵守.其时社 会上已有不少在公交车站捡票的现象, 相比之下, 一个普通会计, 竟有如 此觉悟, 真让我感动不已.父亲就像 捞刀河传说中的樵夫, 不是自己的东 西再好也不要, 而祖国的一草一木, 死 也不能让给外国侵略者. 父亲的高尚品德和敬业精神影响 教育着我和周围的人,老人家病逝后,单位领导和同事们评价他是 不是共产党员的优秀党员 .而随着时 间的流逝, 也让我对父亲更加的崇敬 和怀念. 如今父亲早已长眠在故乡屋后那座开着野花、四 季常青的小山上.虽然父亲没能实现他要 推平山头,搞个足球场 的儿时梦想,但当地中学早就有了一个漂亮的足球场, 农村孩子踢足球早已不是什么奢 望.他老人家每天都可以欣赏故乡美丽如画的景色, 赞叹着祖国翻天覆 地的变化.再也不用担心外国列强的侵略了. 愿父亲永远安息在故乡的土地! 一个抗战老兵的爱国情怀 ――缅怀父亲何克武 何湘玉 侯艳――路难但依然坚持 侯艳, 女, 中共党员, 国家一级演 员.2011 年, 摘得了第二十五届中国 戏剧梅花奖. 我出身于梨园世家, 自幼酷爱秦 腔艺术.从小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 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 打把子、 下腰、 翻身、劈叉…… 当同龄人开心玩耍时, 我却整日与汗水、 泪水为伴.

1985 年,我考入宁夏艺术学校.入校以后, 先后师从钱森、 张正武、 王志杰、 孙玉梅、 肖雅君等优秀表演艺术家专工秦腔小旦表演.在校学习期间, 我刻苦钻研表演艺术并且凭借 着非凡的悟性在众多同学当中很快脱颖而出, 从入校第二年起我便先后 在多部剧目中成功饰演了各类不同的角色人物形象.

1990 年7月,我以优异的成绩从宁夏艺术学校毕业, 并被分配到宁夏 秦腔剧团担任演员.参加工作以后, 我凭借扎实的舞台表演功力和不断进 取的刻苦敬业精神在艺术前辈的帮教 下, 先后塑造了《窦娥冤》中的窦娥、 《游西湖》 中的李慧娘、 《杨三姐告状》 中的杨三姐、 《梁秋燕》中的梁秋燕、 《周仁回府》 中的李兰英、 《哑女告状》 中的掌赛珠、 《吕布戏貂蝉》 中的貂蝉、 《蝴蝶杯》 中的胡凤莲、 《真假牡丹》 中 的牡丹、 《三滴血》 中的贾莲香、 《塞上 南国人》 中的喜鹊、 《牌坊泪》 中的冯青 霞、 《朔方天歌》 中的萨兰花、 《宝莲灯》 中的三圣母、 《三关明月》 中的肖银宗、 《武松杀嫂》 中的潘金莲、 《花木兰・凯 旋夜》 中的花木兰 、 《清风亭・盼子》 中 的贺氏、 《安安送米》 中的庞三娘等一 系列的舞台人物形象, 并赢得了专家学 者的好评及广大观众的喜爱. 苦心人天不负, 经过长久的辛勤 努力,我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1992 年,在 宁夏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 我获得表演三等奖;

1996 年,获 重钢杯 全国小戏小品大赛表演三等奖;

2000 年, 获首届 中国秦腔艺术 节 清唱二等奖;

2001 年,获自治区 五个一工程奖 ;

2002 年, 获第二届 中国秦腔艺术节 剧目二等奖和表演二等奖;

同年, 获全区 地方戏曲折 子戏大赛 剧目一等奖和表演二等奖;

同年, 获全国 地方戏曲折子戏精 品展演暨青年演员大奖赛 表演二等 奖,并被评为精品剧目进京汇报演出;

2003 年,获文化部等七部委颁发的 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华东杯)戏曲铜奖 ;

2004 年, 获自治区青 联颁发的 首届突出贡献奖 ;

同年, 中 央电视台戏曲频道 《名段欣赏》 栏目为 我制作了专场演出及专题采访…… 其实我的从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人们常说的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 年功 , 为了台上那一分钟, 流过汗, 也流过泪,吃的苦,操的心只能咬紧牙关, 坚持走下去. 唱戏的人其实比歌星沧桑得多. 我 粉丝 多在农村, 在滴水成冰的隆 冬, 寒风把薄如蝉翼的戏装吹得乱飞, 为了演出效果, 我曾拒绝别人在我服 装里套上棉衣或背心.每次上台演 出, 寒风都像无数个细针扎满全身, 但 我咬牙坚持;

多少个盛夏酷暑, 似火的 骄阳将舞台烤灼得像热锅一般, 我身着 厚重的戏服, 唱念做打照样一丝不苟. 许多台下人不知道我身上却早已湿透, 汗水浸透衣后正从全身向脚下流去, 洒 向舞台.我多次在演出结束后中暑晕 倒, 但却从没有在表演中倒在舞台上. 我4岁时扮演 《祥林嫂》 中的小阿 毛开始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从1985 年考上宁夏艺术学校至今的26 年里,我共参加各类演出达3000 余场,其中为农民演出就达2000 余场;

我在30 多本大戏和折子戏里担任主角,共获得近百个各类艺术奖项;

这20 多年来, 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身患 重病,只要说演戏,就是有再大的困难我也从不缺席, 从不叫苦叫累. 因为剧团经常下乡住在农民家中, 我曾结识了不少生活比较困难的 乡亲.为了帮助他们改变生活现状, 实现早日过上小康人家的幸福日子, 几年前, 我用微薄的收入资助过两名 中学生并送他们考入中专或在城里找到了工作;

演出之余, 我结交了一个 面部被严重烧伤、 生活在宁夏儿童福利 院的小妹妹, 不仅经常看望这个孩子, 还为她买衣服送礼物, 排练节目.在舞 台上做一个好演员, 在生活中做一个有 爱心的好青年、 好党员.无论是在乡间 的小土台, 还是五光十色的都市大剧 场, 我坚信自己都会做的一样认真, 一 样投入, 一样精彩. 《杨三姐告状》是我的拿手戏.2003 年的深冬季节, 剧团来到固原开 城镇演出, 演的又是《杨三姐告状》. 乡亲们早早都用板凳和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