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 2019-11-16 |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六安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十次、市四次党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坚持民生为本,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全市人民如期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目标引领、统筹发展.切实把兜住底线、扶持发展、共享福利的目标要求贯穿到民生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注重目标性、操作性和步骤性相统一,引导合理预期,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2、坚持聚焦短板、精准突破.突出问题导向,找准民生领域绝对短板、相对短板和急迫短板.分清轻重缓急,精准发力突破,增强社会事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平衡性.
3、坚持改革创新、因地制宜.按照顶层设计的要求,各地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区域特点,着力在民生工作建设和管理长效机制上求创新,不断推动民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4、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强化各级政府改善民生的主体责任.在加大财政民生投入的基础上,引导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突出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民生工作格局.
(三)主要目标 到2021年,就业创业、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安全更有保障,基础设施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更加宜居,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在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
二、主要任务
(四)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深化就业创业 四进四扶 工作机制,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实施 就业新起点 计划,每年开发2200个公益性岗位(其中市直每年开发300个公益性岗位).积极推进和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每年培训退役士兵1000名.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每年开发1250个就业见习岗位(其中市直每年开发190个就业见习岗位).推进技工大省建设,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完善技能人才使用、引进和激励机制,实施新技工系统培养计划,到2021年技工院校学制教育规模达8000人.开展技能脱贫培训达9000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 到2021年,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劳动者素质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升;
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 清零 ;
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0%以上.
(五)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举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30所左右.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十三五 期间计划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规划项目443个;
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周转宿舍建设(二期)规划项目248个;
普通高中建设攻坚计划规划项目16所学校40个项目,加强普通高中内涵建设,制定并落实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改善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支持市级高校建设一批紧密对接产业的高职专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成5所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20个中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 专业+实训基地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幼儿资助、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 、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中职和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国家奖学金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贴息,年均资助140万人次学生就学.实施年均600名的农村教师 特岗计划 ,市级培训骨干教师3000人. 到2021年,全面普及基本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基本实现职普大体相当;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
形成更加灵活、开放、多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六)推进健康六安建设 按照 医保、医药、医疗 联动的要求,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和人均预期寿命.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着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按照 填平补齐 的原则实施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十三五 行动计划, 十三五 期间计划实施卫生领域建设项目173个,包括健康扶贫建设工程储备项目147个;
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储备项目6个;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储备项目6个;
重大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储备项目7个;
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储备项目6个;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储备项目1个.加强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工作,加强卫生应急能力体系建设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卫生人才培养.落实社会办医政策,发展现代医药、中医药、医养结合等健康产业.建立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及管理工作奖补机制,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加强对农民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农民科学健康生活知识,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到2021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主要卫生资源和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5.3张、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05人、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
市、县、乡级妇幼保健计生服务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80%;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3岁;
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9‰和18/100000以下.
(七)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实施社会保障全覆盖工程,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和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养老需求评估,将养老服务资源向居家社区服务倾斜,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社会救助政策之间、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推进社会救助资金资源统筹,健全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机制.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 两线合一 .全面落实贫困人口 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 医疗保障政策.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各类棚户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建立社居委、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 三位一体 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 到2021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75%左右;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4万人、27.5万人和19.92万人;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少于45张;
建成制度完善、相互衔接、托底有力、运行高效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体系;
完善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 四位一体 的医疗保障体系;
完成69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77666户棚户区改造任务、327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中低收入人群基本住房问题逐步解决;
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八)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四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促进提档升级,统筹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加快六安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扶设施、扶人才、扶活动、扶产业和加强组织保障 四扶一加强 行动计划.支持全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实施科普为民惠民行动,深化 三馆一院联盟 、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提高农村电影放映质量,推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加快全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等方式参与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推进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和体育生态公园规划建设,推广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形成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 到2021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特色明显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覆盖、互联互通;
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除外),流动文化设备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加强,惠及全市人民;
形成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文化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文明素养显著提高.
(九)编好织牢公共安全网 创新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效率.健全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和网络,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保障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监管,强化检测和认证追溯等技术支撑,完成400套农产品快检系统建设和77个食品安全检验室建设,开展 三品一标 生产主体培育.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监管整治和民爆物品管理.全面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风险管控、科技保障、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 铸安 行动. 到2021年,平安六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维护公共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安全感稳定在95%以上;
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食品药品和农产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监管能力显著提高;
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基本成熟,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产安全等事故总量保持下降态势,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十)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统筹开展农村集镇规划和美丽乡村居民点规划.加强公路、河道等基础设施两侧用地控制,逐步消除农民建房侵占公路用地、河床等现象.乡镇街道的集市和菜市场要规划专门的场地,避免骑路集的现象.按照 一规四补 要求,完成杭埠河治理等主要支流工程以及张家店河防洪治理工程等28条中小河流治理,完成除险加固426座小型病险水库.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着力解决农田水利工程 最后一公里 问题.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建档立卡的442个贫困村通自来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经济融合和共享发展,积极培育和推进一批基于产业生态人文优势的特色小镇.全面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任务,实施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持续发展.继续推进县道 四个一 工程.在舒城县率先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情况下,新增金安区、裕安区所有乡镇通达公交车,同步开通六安主城区至叶集区公交线路.完成舒城县、叶集区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 创建工作.购置新能源公交车530台,建设公交枢纽站15个、首末站18个、候车亭303个、招呼站474个、充电桩176个及信息化配套设施,建立方便快捷的客运出行网络. 到2021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城乡基础设施体系;
重要支流防洪标准总体达到20年一遇以上,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能有效应对20-30年一遇降雨;
城镇(园区)排涝标准达到20-30年一遇,农田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
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左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明显优化,养护全面加强;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AAAA级以上的县达到60%以上,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OO%. (十一)推动生态环境改善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工业源、农业源、移动源、城市面源等综合治理,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和黄标车、老旧车,推进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
强化建筑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工作;
深入实施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全市每百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秸秆禁烧火点控制在8个以下.秸杆还田3000万亩以上(每年600万亩以上),大中型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5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点30个,生物质户用气化炉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