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2019-12-20
第章地形本章学习要点和目标任务: 地形图的处理及应用 地形的绘制 地形设计是构成园林的骨架,是园林设计平面图绘制中最基本的一步.

掌握地形设计是进行园林设计的一个必备环节,它涉及园林空间的围合,竖向设计的丰富性.地形主要包括平地、土丘、丘陵、山峦、山峰、凹地、谷地、坞、河流、湖泊、瀑布等类型,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坡度的控制和高程关系等都要通过地形设计来解决.地形要素的利用与改造,将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诸多因素.在制图中,要将其单独作为一个图层,便于修改、管理,统一设置图线的颜色、线型、线宽等参数,使得图纸规范、统

一、美观. 7.1 概述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包括陆地和水体两部分.人们经常用 挖湖堆山 来概括中国园林创作的特征. 挖湖即理水,理水首先要沟通水系,忌水出无源或死水一潭.水体设计讲究 知白守黑 ,虚实相间,景致万变,可以利用岛、桥、堤来巧妙地增加层次,组织空间.水体的岸边,溪流的设计要达到曲折有致.最后,要注意山水之间的整体关系,山的走势、水的脉络相互穿插、渗透、融汇. 挖湖后的土方即可用来堆山.在堆山的过程中可根据工程的技术要求,设计成土山、石山、土石混合山等不同类型.设计时注意主山、次山要分明,和谐搭配;

山形追求 左急右缓 ,避免呆板、对称;

在较大规模的园林中,要考虑达到山体的 三远效果 ;

山体设计要变化多端,四面而异,游览时步移景变;

最后同样要注意山水之间的整体关系.另外,微地形的利用与处理在园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形要素的利用与改造,将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诸因素.因此,地形的设计改造是园林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地形可分为陆地和水体两部分. 7.1.1 陆地 陆地主要包括平地、土丘、丘陵、山峦、山峰、凹地、谷地、坞、坪等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平地.按地面的材料可分为绿地种植地面、硬质铺装地面、土草地面、砂石地面.为了有利排水,坡度一般要保持在0.55%~40%. (2)坡地.即倾斜的地面,按倾斜角度不同可分为缓坡(8%~10%)、中坡(10%~20%)、陡坡(20%~40%). (3)山地.坡度一般在50%以上,包括自然山地和假山置石等.按功能可以分为观赏山和登临山,山又有主山、次山、客山之分.山可在园中做主景、前景、障景等,而按山的主要构成则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混合山. ① 土山.可以利用园内挖湖的土方堆置,其上栽植植物. ② 石山.有天然山石(北方为主)、人工塑石(南方为主)两种.天然山石有南北太湖石、黄石、灵璧石、卵石、石笋等,可以堆置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景观. ③ 土石混合山.一般有石包山和山包石两种做法. 7.1.2 水体 水体是地形组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是园林的灵魂,被称为 园林的生命 ,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因素. (1)按水流的状态可以分成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泊、池塘、潭、沼等形态,给人以明洁、安静、开朗或幽深的感受;

动水常见的形态有河流、溪水、喷泉、瀑布等,给人以欢快、活泼的感受. (2)按水体的形式可分为3类: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自然式水体多见于自然式园林区域,水体形状保持或模仿天然形状的河流、湖泊、山涧、泉水、瀑布等;

规则式水体多见于规则式园林区域,形状有几何形状的喷泉、水池、瀑布及运河、水渠等;

混合式水体多见于自然式园林区域和混合式园林区域相交界的地方,形状为两种形式交替穿插或协调使用. (3)按水体的使用功能可分为观赏水体和开展水上运动的水体.观赏水体面积可以较小,水体可以设岛、堤、桥等,并且可以种植水生植物,注意植物不要太过拥挤,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形成倒影.驳岸可以做各种形式,如土基草坪驳岸、自然山石驳岸、砂砾卵石护坡、条石驳岸、钢筋砼驳岸等.开展水上运动的水体面积一般比较大,有适当的水深,水质好,运动与观赏相结合. 7.2 地形图的处理及应用 建筑设计的展开与建筑基地状况息息相关.建筑师一般通过两个方面来了解基地状况,一方面是地形图(或称地段图)及相关文献资料,另一方面是实地考察.地形图是总平面图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总图绘制的基础.科学、合理、熟练地应用地形图是建筑师必备的技能.本节将首先介绍地形图识图的常识,然后介绍在AutoCAD 2016中应用和处理地形图的方法和技巧. 7.2.1 地形图识读 建筑师需要能够熟练地识读反映基地状况的地形图,并在脑海里建立起基地状况的空间形象.地形图识读内容大致分为3个方面:一是图廓处的各种注记,二是地物和地貌,三是用地范围.下面简要进行介绍. 1.各种注记 这些注记包括测绘单位、测绘时间、坐标系、高程系、等高距、比例、图名、图号等信息,如图7-1和图7-2所示. 一般情况下,地形图的纵坐标为X轴,指向正北方向;

横坐标为Y轴,指向正东方向.地形图上的坐标称为测量坐标,常以50m*50m或100m*100m的方格网表示.地形图中标有测量控制点,如图7-3所示.施工图中需要借助测量控制点来定位房屋的坐标及高程. 图7-1 注记1 图7-2 注记2 图7-3 测量控制点 2.地物和地貌 (1)地物 地物是指地面上人工建造或自然形成的固定性物体,如房屋、道路、水库、水塔、湖泊、河流、林木、文物古迹等.在地形图上,地物通过各种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有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和非比例符号之别.比例符号是将地物轮廓按地形图比例缩小绘制而成,如房屋、湖泊轮廓等.半比例符号是指对于电线、管线、围墙等线状地物,忽略其横向尺寸,而纵向按比例绘制.非比例符号是指较小地物,无法按比例绘制,而用符号在相应位置标注,如单棵树木、烟囱、水塔等,如图7-4所示.认识这些地物情况,便于在进行总图设计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处理好新建房屋与地物之间的关系. (2)地貌 地貌是指地面上的高低起伏变化.地形图上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貌特征,因此识读等高线是重点.对于等高线,以下概念需要明确. 等高距: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等高线平距: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距离越大,则坡度越平缓;

反之,则越陡峭. 等高线种类:等高线在地形图中一般可细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4种类型.首曲线为基本等高线,每两条首曲线之间相差一个等高距,用细线表示.计曲线是指每隔4条首曲线加粗的一条首曲线.间曲线是指两条首曲线之间的半距等高线.助曲线是指1/4等高距的等高线,如图7-5所示. 图7-4 各种地物表示方法示意图 图7-5 等高线种类 常见地貌类型有山谷、山脊、山丘、盆地、台地、边坡、悬崖、峭壁等.山谷与山脊的区别是,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丘与盆地的区别是,山丘逐渐缩小的闭合等高线海拔越来越高,而盆地逐渐缩小的闭合等高线海拔越来越低,如图7-6~图7-9所示. 3.用地范围 建筑师得到的地形图(或基地图)中一般都标明了本建设项目的用地范围.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用地范围内都可以布置建筑物.在这里,关于场地界限的几个概念及其关系需要明确,也就是常说的红线及退红线问题. 图7-6 山脊、山谷地貌类型 图7-7 台地地貌类型 图7-8 山丘地貌类型 图7-9 边坡地貌类型 (1)建设用地边界线 建设用地边界线指业主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边界线,也称为地产线、征地线,如图7-10所示的ABCD范围.用地边界线范围表明地产权所属,是法律上权利和义务关系界定的范围,但并不是所有用地面积都可以用来开发建设.如果其中包括城市道路或其他公共设施,则要保证它们的正常使用(图7-10中的用地界限内就包括了城市道路). 图7-10 各用地控制线之间的关系 (2)道路红线 道路红线是指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也就是说,两条平行的道路红线之间为城市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用地.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地下、地表部分,如基础、地下室、台阶等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地上部分主体结构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在满足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下,允许窗罩、遮阳、雨篷等构件突入,具体规定详见《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是指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建筑控制线划定可建造建筑物的范围.由于城市规划要求,在用地界线内需要由道路红线后退一定距离确定建筑控制线,这就叫做红线后退.如果考虑到在相邻建筑之间按规定留出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日照间距时,也需要由用地边界后退一定的距离,这叫做后退边界.在后退的范围内可以修建广场、停车场、绿化、道路等,但不可以修建建筑物.至于建筑突出物的相关规定,与道路红线相同. 在拿到基地图时,除了明确地物、地貌外,还要弄清楚其中对用地范围的具体限定,为建筑设计做准备. 7.2.2 地形图的插入及处理 1.地形图的格式简介 建筑师得到的地形图有可能是纸质地形图、光栅图像或AutoCAD的矢量图形电子文件.对于不同来源的地形图,计算机操作有所不同. (1)纸质地形图 纸质地形图是指测绘形成的图纸,首先需要将它扫描到计算机里形成图像文件(TIF、JPG、BMP等光栅图像).扫描时注意分辨率的设置,如果分辨率太小,那么在图纸放大打印时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出现马赛克现象.一般地,如果仅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图像分辨率在72像素/厘米以上就能清晰显示,但如果用于打印,分辨率则需要100像素/厘米以上,才能保证打印清晰度要求.在满足这个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则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分辨率的设置.如果分辨率设置太大,图像文件太大,也不便于操作.扫描前后图像分辨率和图纸尺寸之间存在如下计算关系: 扫描分辨率(像素/厘米或英寸)*扫描区域图纸尺寸(厘米或英寸)=图像分辨率(像素/厘米或英寸)*图像尺寸(厘米或英寸) 事先弄清楚扫描到计算机里的图像尺寸需要多大,相应的分辨率多大,反过来就可以求出扫描分辨率. (2)电子文件地形图 如果得到的地形图是电子文件,不论是光栅图像还是DWG文件,在AutoCAD中使用起来都比较方便.互联网上有一些小程序可以将光栅图像转换为DWG文件,在有的情况下的确更方便,但也要看具体情况,如没有必要,也不必费工夫. 2.插入地形图 如前所述,AutoCAD中使用的地形图文件有光栅图像和DWG文件两种,下面分别介绍其操作要点. (1)新建图层 建立一个新图层来专门放置地形图. (2)光栅图像插入 通过 插入 菜单中的 光栅图像参照 命令来实现光栅图像的插入(如图7-11所示). ① 选择菜单栏中的 插入 / 光栅图像参照 命令,在弹出的 选择参照文件 对话框中找到需要插入的图形,单击 打开 按钮,如图7-12所示. 图7-11 插入 菜单 ? 图7-12 选择地形图文件 ② 弹出 附着图像 对话框,设置相应的插入点、缩放比例和旋转角度等参数,确定后插入图像,如图7-13所示. ③ 选择在屏幕上指定插入点;

如果缩放比例暂时无法确定,可以先以原有大小插入,最后再调整比例,结果如图7-14所示. 图7-13 图像文件参数设置 图7-14 插入后的地形图 ④ 比例调整:首先测定图片中的尺寸比例与AutoCAD中长度单位比例相差多少,然后将它进行比例缩放,使得比例协调一致.建议将图片的比例调为1:1,也就是地形图上表示的长度为多少毫米,在AutoCAD中测量出的长度也就是多少毫米. 这样,就完成了地形图插入. (3)DWG文件插入 对于DWG文件,一般有两种方式来处理. ① 直接打开地形图文件,另存为一个新的文件,然后在这个文件上进行后续操作.注意不要直接在原图上操作,以免修改后无法还原. ② 以 外部参照 的方式插入.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暂用空间小,缺点是不能对插入的 参照 进行图形修改.插入 外部参照 命令位于菜单栏 插入 菜单下,操作类似插入 光栅图像 ,在此不再赘述,请读者自己尝试. 3.地形图的处理 插入地形图后,在正式进行总平面图布置之前,往往需要对地形图做适当的处理,以适应下一步工作.根据地形图的文件格式和工程地段的复杂程度的不同,具体的处理操作存在一些差异.下面介绍一般的处理方法,供读者参考. (1)地形图为光栅图像 综合使用 直线 、 样条曲线 或 多段线 等绘图命令,以地形图为底图,将以下内容准确描绘出来. ① 地段周边主要的地貌、地物(如道路、房屋、河流、等高线等),与工程相关性较小的部分可以略去. ② 用地红线范围,以及有关规划控制要求. ③ 场地内需要保留的文物、古建筑、房屋、古树等地物,以及需保留的一些地貌特................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