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2013-02-12
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 2018.

1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随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形势的变化,随着地理环境的变迁,王朝对都城所在地的选择也会因时因势而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交通便利是都城必备的条件之一.自五代至北宋,统治者选择在无险可守的开封建都,其原因虽不止一端,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封具有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的地理特点,其地理位置接近东南富庶之地. 开封的陆路交通发达.商周以后,出函谷关沿黄河东行,经洛阳、开封到临淄构成东西交通要道,北行渡过黄河沿太行山前大道可到今北京一带,向南也有大道可通东南及南方各地.北宋建设的陆路交通网络是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连接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向四方辐射,并到达全国各地. 北宋运河水系向南沟通淮河、邗沟故道、长江及江南运河,向北沟通黄河、济水及卫河.运河通向四方,连通了全国各大水系,建立起了密集的南北水运交通网.开封居于黄河与淮河之间,这样的水路交通条件在中国古都中是绝无仅有的.以开封为中心的漕运诸渠,既是官方财货赋税的运输航道,亦是中外商旅来往之路.运河对于北方政治、军事的发展和南方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北宋王朝的生命线. 然而,作为都城,开封的劣势也与河道水系不无关系.历史上确有数次开封城被黄河河水吞没之记录.北宋后期黄河频繁决口,汴河淤塞,运输能力大大降低.北宋之后,开封的自然地理优势丧失殆尽,十几年短暂的金朝建都开封后,开封作为都城的历史就此结束.此后开封水患日益加剧,明清时期,黄河水多次灌入城内,仅开封附近见于记载的水灾便达40多次.黄河泛滥不仅淹没村舍农田,而且将运河全部淤平.至此,开封的水路交通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取材于张清俐、张杰《南北运河见证东京城百年兴衰》)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不止一端: 端 字的意思是 方面 B. 富庶: 庶 字共十画 C. 决口:不能写成 绝口 D. 淤塞: 塞 字读音为 sè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北宋开封在繁华程度上接近东南富庶之地 B. 北宋开封陆路交通发达能够到达全国各地 C. 开封水路交通条件在古代都城中独一无二 D. 开封是北宋南北水路运输漕运诸渠的中心 材料二 开封,古称东京、汴京、汴州等.作为北宋的都城,开封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商贸都会,其影响力在于规划布局的严整性、山水形胜的优越性和天赋庄严的神圣性,核心在于前所未有的都市规划和发展格局.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城市体系完善.《清明上河图》的图像资料和《东京梦华录》的文字资料,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风貌.开封依据城市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三城相套的格局,最里为皇城,主要为宫殿区;

再外为里城,为官衙与市民区;

最外为新城,新城与里城相互沟通.一千年前的开封排水设施相当完备,还有专司城市救火的 探火军人 ,还有官办的施药局、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等福利机构.按西方观念,这是城市 高级现代化 的特征,开封的城市软硬件设施齐备,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街市制度兴起.从西周到唐朝,我国城市建制一直是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分设,比如唐代实行里坊制,里坊有坊墙,每天定时关闭坊门.这种坊市建制以便于统治管理为目的,突出政治中心地位,不利于商业发展.开封是中国城市史上由古典型城市向近代型城市转变的开端,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率先转型的城市之一.当时的开封拓宽街道,拆掉坊墙,允许临街开店,面街而居,形成坊、市合一的局面.商业店铺沿街兴建,形成街市,交易区扩大到全城的各个角落.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沿街建筑鳞次栉比. 商业贸易繁盛.当时宋朝首都东京,人口达百万,居民、商人经商不但不受空间约束,而且没有时间限制,夜市甚至可以通宵达旦.开封城有大量的酒肆、店铺、勾栏、瓦舍,它们毗邻主要交通干道,有的酒楼内设雅间近百间,日客流量突破千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