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 2019-08-01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月光下的人影 B.池塘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C.拱桥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 D.玻璃三棱镜分解了的太阳光 【考点】A6:光的反射.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故与题意不符;
C、平静湖面上拱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 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1M:液化及液化现象;
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
故A不符合题意;
②盛夏,旷野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
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符合题意;
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D不 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用电磁波来通信 C.只有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只有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像 【考点】H8: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A6:光的反射;
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D2:电磁波的传播. 【分析】(1)验电器金属球与带电体接触后,金属箔片会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能够成等大虚像;
凸透镜能够成等大实像. 【解答】解:A、验电器金属球与带电体接触后,金属箔片会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故A正确;
B、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故宇航员在月球上用电磁波来通信;
故B错误;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故C错误;
D、平面镜能够成等大虚像;
凸透镜能够成等大实像;
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B.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C.用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D.1kW?h=3.6*106J 【考点】H@: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CB:安培定则. 【分析】(1)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3)由安培定则判断出磁场的方向,从而可判断电螺线管的极性. (4)1kW?h=3.6*106J. 【解答】解: A、由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可知,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故A正确. B、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用右手握通电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拇指指向就是N极,这是利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故C正确;
D、1kW?h=1000W*3600s=3.6*106J,故D正确. 故选B. 5.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浮力(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始终不变 D.先增大后不变 【考点】8O: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由于潜水员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变化. 【解答】解: 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由于潜水员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而液体的密度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 故选B. 2017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 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说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钻木取火 B. 水蒸气将塞子冲出 C.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 D. 焦耳定律实验 【考点】J2:电功的实质;
G7:物体内能的改变. 【分析】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用电器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其它形式的能量,就是一个电流做功的过程. 【解答】解: A.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形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将塞子冲出是通过做功的形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时消耗的是电能,获得的是机械能,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C符合题意;
D.焦耳定律实验中消耗的是电能,获得的是内能,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再结合选项中的说法,运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
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
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 甲的运动速度为v===10m/s;
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
10s30s,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8.小雅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不小心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如图所示,如果此时将开关闭合,则( ) A.两表都可能被烧坏2017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 B.两表都不会被烧坏 C.电流表不会被烧坏 D.电压表不会被烧坏,电流表可能被烧坏 【考点】I3:电压表的使用;
HX:电流表的使用. 【分析】电流表的电阻很小,相当于一段导线,将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接反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电路就是短路. 【解答】解: 将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接反了,如图所示,此时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造成电源短路;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会很大,电流表将被烧坏;
由于是电源短路,没有电流通过电压表,所以,电压表不会烧坏. 故选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 前 ,可配戴 凹 透镜矫正. 【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答案为:前;
凹. 10.如图所示是滑冰运动员在训练中通过弯道时的情景,这一过程中她们的运动状态 改变 (选填 改变 或 不变 );
运动员穿的速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为了 减小摩擦 . 【考点】6U:力与运动的关系;
7I: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分析】(1)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如果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说明运动状态不变;
(2)减小摩擦的方法: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考虑,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解:(1)滑冰运动员在训练中通过弯道时,运动的方向时刻改变,则她们的运动状态改变;
(2)运动员穿的速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故答案为:改变;
减小摩擦. 11.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 音调 ;
根据乐器发声的 音色 ,可以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选填 响度 、 音调 或 音色 ) 【考点】9D: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9H:音色. 【分析】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 【解答】解: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琴弦绷得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故答案为:音调;
音色. 2017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 12.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150N的木块在10s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4m,此装置是 动 滑轮(选填 定 或 动 ),该工人拉力的功率为
60 W(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 【考点】FF:功率的计算;
7W: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分析】(1)使用中固定不动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时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
(2)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克服木块重力做的功即为工人拉力做的总功,根据W=Gh求出其大小,根据P=求出该工人拉力的功率. 【解答】解:(1)图中的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此装置是动滑轮;
(2)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工人拉力做的功: W=Gh=150N*4m=600J, 该工人拉力的功率: P===60W. 故答案为:动;
60. 13.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叫一次性能源,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获得的能源叫二次能源,石油、风能、天然气、煤、电能等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两种是 风能、电能 ,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电能 . 【考点】K2:能源的分类. 【分析】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
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化石能源、风能、水能等;
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能等. 【解答】解:风能、电能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是可再生能源;
电能是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获得的,所以称为二次能源. 故答案为:风能、电能;
电能. 14. 六?一 儿童节期间,小朋友在锦江山公园里荡秋千,当秋千从高处落下时,重力势能 变小 (选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不再用力推时,秋千最后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 内能. 【考点】FU: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FY: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 【分析】(1)在物体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
(2)在考虑摩擦等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并不守恒,而是会逐渐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1)秋千在下降过程中质量不变,随高度的降低,重力势能变小;
(2)不再用力推时,秋千最后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机械能会克服摩擦与空气阻力,逐渐转化为内能. 故答案为:变小;
内. 15.过桥米线是云南人爱吃的食物,路过米线馆可以闻见汤的香味,这是 扩散 现象;
汤钵烫手 是汤钵和手之间发生了 热传递 . 【考点】GW:扩散现象;
GA: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解答】解:路过米线馆可以闻见汤的香味是汤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所以就闻见米线汤的香味;
汤钵烫手 是汤钵和手之间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手内能. 故答案为:扩散;
热传递 16.一长方体金属块的质量为9*103kg,体积为3m3,它的密度为 3*103 kg/m3;
若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则其对地面的压强将 减小 (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考点】2A:密度的计算;
83: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1)知道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2)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变化. 【解答】解:(1)金属块的密度: ρ===3*103kg/m3;
(2)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将它置于水平地面上并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对地面的压力变小,受力面积不变, 由p=可知,对地面的压强减小. 故答案为:3*103;
减小. 2017年云南省中考物理试题 17.如图所示,沿B管向左快速吹气时A管中的水面将 上升 ,这是因为A管上方空气 流速快压强小 【考点】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吸管和烧杯构成连通器,吹气之前,吸管内和烧杯内液面相平. 当向B管吹气时,A管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A管下方压强不变,A管内的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液面上升. 【解答】解:如图所示,沿B管向左快速吹气时,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原因是:往B管中吹气,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