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 2019-07-29 |
一、 十三五 环保科技发展的形势与需求
6
(一)《国家环境保护 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6
(二) 十二五 环保科技取得的主要成就
7
(三)环保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四)环保科技发展趋势与需求
11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工作原则
14
三、规划目标
15
四、主要任务
16
(一)强化环保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环保科学决策
16
(二)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支撑环保高效治理
22
(三)支撑环境管理改革,创新环境管理方法
30
(四)开展环保技术集成示范,促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
40
(五)开展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环保科技创新能力
42
五、重点行动
45
(一)继续实施水专项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45
(二)实施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46
(三)推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重大科技工程
46
(四)鼓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6
(五)加强基地和人才建设
46
六、保障措施
47
(一)完善环保科技体制机制
47
(二)加强环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47
(三)拓宽环保科技资金投入渠道
48
(四)深化环保科技合作
48
(五)加强环保科学普及
48
一、 十三五 环保科技发展的形势与需求
(一)《国家环境保护 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环保科技工作.
十二五 期间,国家继续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不断加大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对环保科技的支持力度,《国家环境保护 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布局的重点领域有序推进,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水污染防治领域,水专项共设置100个项目、259个课题,开展了流域减负修复关键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和水环境监控预警业务化运行技术研究;
在其他科技计划中,开展了全国地下水污染综合调查评价、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以及简易垃圾填埋场、废弃矿井等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和管理等研究.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实施了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 和 蓝天科技工程专项 ,开展了大气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物的地区间输送机理、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形成过程机理、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大气污染预测预警和大气重污染应急技术,以及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和汞、含氢氯氟烃等控制技术研究.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开展了农村土壤环境管理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和修复、矿区和油田区土壤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等研究.在生态保护与建设领域,开展了生态环境基础研究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资源开发区、农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等生态风险评估、生态安全监控、环境监管、生态恢复等技术研究.在核与辐射安全领域,开展了大型先进压水堆审评关键技术、环境中低水平放射性气溶胶与碘监测、核电厂安全监督运行执照文件规范化、核与辐射数据交换标准及其应用、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措施等研究. 此外,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化学品管理、环境与健康、环境监管技术、全球环境问题研究,以及绿色经济、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领域也部署了一批科研项目.通过上述研究,产出了一批环境保护急需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环境保护 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二) 十二五 环保科技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是基础研究与创新研究成果丰硕.围绕水、大气、土壤、生态、核与辐射安全、环境健康等领域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丰硕.其中,水专项重点突破了1000余项流域减负修复关键技术、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业务化运行技术等,申请国内国际专利2300余项(已获得授权1221项).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 突破了细颗粒物(PM2.5)监测与来源解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清单构建、人群健康影响评估、移动源污染控制及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等理论与技术,探索了主要大气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分区分级等理论与技术.探索了设施农业土壤环境质量变化与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突破了有机物污染土壤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关键修复技术. 截至2015年底,共有675项基础理论类、软科学类和应用技术类成果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技成果登记. 有机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环利用技术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环境一号卫星环境应用系统工程 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 中国生态交错带生态价值评估与恢复治理关键技术 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10项成果获得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一等奖30项、二等奖120项、三等奖158项,科普类奖2项. 二是科技成果有效支撑了环境管理.按照环境管理的需求,建立了 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 的工作机制.水专项成果支持了一批水环境领域国家政策、标准的制定,支撑了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提升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有力支撑了国家和地方的污染减排、水质改善和水环境修复.依托 清洁空气研究计划 ,先后制定发布《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8项技术指南,初步形成了我国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支撑体系,为污染物总量减排、空气质量达标等提供了核心支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成果大大提升了国产化监测仪器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利用高分一号卫星平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灰霾、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湖泊水华等遥感监测应用,为南京青奥会、北京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环境质量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持.农用地、工业场地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等研究成果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等标准出台以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技术基础.物种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调查、评价和观测等工作为《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等提供了技术基础.基于分区管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估方法研究等成果支撑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我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关键技术与保护战略研究推动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完成了核电厂安全监管运行执照文件规范化研究,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形成一系列国际先进压水堆安全审评技术,并应用于自主设计的中国先进压水堆核电站(CAP1000)和 华龙一号 的核安全审评工作. 三是环保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环保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并通过验收,为我国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领域的研究搭建了高水平科研平台. 十二五 期间,批准建设了大气复合污染来源与控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14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以及大气、土壤等领域19个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启动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制定并发布《国家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试行)》.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建成核电厂全范围验证模拟机平台,提高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支撑能力.环境保护部与科技部联合批准建设了22个国家环保科普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新进展. 十二五 期间,环保系统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组部 万人计划 领军人才3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名、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发布《环境保护部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办法(试行)》,首批选拔环境保护领军人才19名、环境保护青年拔尖人才54名.
(三)环保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环保科研前瞻引领不够.部分环保科研工作疲于应对当前的环境管理工作需求,缺乏对环境问题的适度超前预判研究,有时甚至处于被动应对局面.在环境基础理论和基础工作方面,对大气复合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电子废物污染、放射性废物污染、环境污染健康影响,以及重大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等新型和复杂环境问题的成因、机理和机制研究不足,科技引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环保科研整体统筹协调不足.环保科研顶层设计不足,部分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和管理存在条块分割、交叉重复现象,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一些研究项目在立项过程中对国家环保形势、环保政策分析不够,对国家环保科技需求定位不准,科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环保科技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环保系统科研队伍规模小,环保科技领军人才不足,地方环保科研能力十分薄弱.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布局尚不完善,建设与运行资金缺乏保障,环境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刚刚起步.环保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环境管理需要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是环保科技体制机制亟待深化改革.科技投入中竞争性投入比例过大,缺乏对公益性科研机构长期稳定支持,不利于科研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开展.环保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不畅,对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对环保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尚需建立有效的评估和退出机制.
(四)环保科技发展趋势与需求 1.国际环保科技发展趋势 一是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风险和人群健康问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过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常规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现阶段重点关注环境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问题.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环境污染物和化学品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技术研究.注重过程高效、结果准确、物种本土化的全生命周期毒性测试与预测技术的开发.重视源头上的绿色替代和末端治理的协同控制,以降低环境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二是更加注重解决复合性、系统性环境问题.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初步建立了以全球变化研究为目的的全球立体观测体系和研究网络,为各级政府提供了科学服务.环境问题需要系统解决,国际上环保科技已从单要素转向多要素综合研究、从局部地区污染防治向区域尺度甚至全球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转变.主要表现在:环境科学研究进入以地球系统为对象的综合集成研究阶段,开展了天地一体化、多环境要素交互影响的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建立了高度发达的环境信息网络,实现了环境要素的长期连续观测,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揭示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 三是更加注重多领域新技术的融合与应用.环保科技将绿色技术融入各行业各领域,从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采取措施,寻求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随着分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发达国家突破了一批环境质量改善关键治理技术和管理技术,促进了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和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的创新发展.具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