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2016-03-19
一战前德国工业化的历史经验 及其典型化事实 德国是一个后进型工业化国家,也是一个成功追赶型国家.

从工业化初期起, 赶超 便成为德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任务.从19世纪50年代起,德国经济迅速起飞,并在一战前夕超越法、英等老牌工业化国家,实现了赶超目标.本文从德国工业化历史进程入手,从生产函数(增长核算)的角度出发,分析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在德国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德国为加快经济赶超建立的体制机制和采取的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跨跃 中等收入陷阱 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 从19世纪70年代后期起,德国工业化开始进入到跨越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工业化起步较晚,但迅速超越法、英等国 德国工业化之初,法、英等较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其技术水平已经相当成熟,积累的工业资本开始寻找海外市场.这为德国大规模投资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资金基础.德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后,正是充分利用这一后发优势,大力引进英、法、美等国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从而使其工业革命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大规模投入和产出的基础之上,并直接获取了规模经济效益.1870年,德国工业生产能力和GDP总量首次超过法国.1913年,德国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强国.

(二)重工业发展迅速,并在短时间内上升为主导产业 英、法、美等国的工业化路径,是从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纺织业开始,之后经历轻工业的发展,再扩散到重工业和现代制造业等部门.与之不同,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却从纺织业迅速转向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重工业.1870-1913年,德国煤炭开采量从3400万吨增至2.77亿吨,钢产量从17万吨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除原材料工业外,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机器制造业也开始快速发展.1850年至1913年,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轻工业,到一战前夕,德国已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三)新技术新产业快速创新,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德国在引进英法美等国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并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除钢铁这一传统工业部门延续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增长势头外,德国尤其重视开拓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并进一步确立了在全球的优势地位.新的工业革命兴起,大大提高了德国经济增长速度和生产力水平.1870-1913年,德国GDP年均增长率、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和人均单位小时GDP年均增长率(人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均高于同一时期的英、法两国.

(四)独特的资金来源,满足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 德国没有经历英、法等国较长时间的资本积累阶段,工业化的 启动资金 是通过对内财富积累,对外财富掠夺获取的.其主要途径:一是在 普鲁士式农业发展道路 的农奴制改革中,向被解放的农奴索取巨额赎金;

二是在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中,作为战胜国得到了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并获得了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的大部分矿产资源.这两个地方后来成了德国发展重工业的重要基地,吸引了英、法、荷及比利时等国资本的大量进入.三是通过建立投资银行和股份公司等渠道吸引社会游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