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飞鸟 | 2019-07-03 |
待灾后恢复常态或通过预防性消毒确定消除健康影响可终止预防性消毒.
(一)预防性消毒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消毒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传染病预防的需要,以可能污染病原体的范围为依据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有针对性地在灾区开展预防性消毒.一般不必对无消毒指征的灾区外环境、交通道路、路面、交通工具、帐篷等进行广泛的、反复的喷洒消毒,防止过度消毒现象的发生.
(二)一般情况下,灾区的环境和物品等应以清洁为主,先清污后消毒.洪涝灾后,清污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应及时清运,严禁倾倒河中.室内空气应以自然通风为主.
(三)保护水源,注意饮水安全,鼓励灾民喝开水.加氯消毒应于生活饮用水出厂前或使用前30分钟消毒,余氯达0.3~0.5mg/L.
(四)加强重点区域消毒工作, 灾民安置点、医院、学校、集贸市场等与人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场所是环境卫生工作与消毒工作的重点区域.对受淹水源、厕所、牲畜养殖场所等也应全面进行消毒.
(五)加强食品及饮食行业卫生管理,做好餐饮具、瓜果、蔬菜消毒.
(六)消毒应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水退过后,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广泛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及时清除和处理垃圾、粪便,做好动物尸体的处理,改善环境卫生.
(七)加强生活垃圾、粪便监管工作.修建的临时厕所应达到应急性、便利性和实用性的要求,要做到粪池不渗漏,粪便不外溢,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远离水源,防止污染水源,每日清洁.对设置的临时厕所、垃圾堆集点,必须有专人负责,做好粪便、垃圾的消毒、清运等卫生管理,必要时用药物杀虫,控制苍蝇孳生.
(八)如灾后发生各类传染病流行,应按GB1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的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三、预防性消毒的对象与方法
(一)各类环境 对室内外进行彻底的环境清污,改善环境卫生.对遭受灾害的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尽最大可能消除导致传染病发生的各种隐患.居家、街道、社区、安置点等场所物体表面可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喷洒、擦拭消毒.
(二) 各类水体 水淹没过的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污消毒并经过水质检测后方能启用.防止灾区环境垃圾、粪便污染水源.对临时集中供水设施、设备,应添加饮用水消毒剂.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时,作用30分钟后,出水口余氯量不应低于0.3mg/L,使用二氧化氯处理时出水口余氯不应低于0.1mg/L.使用槽车(如消防车、绿化工程用水车、洒水车等)临时供水的,应灌装符合GB 5749要求的水,槽车在每天使用前应进行清洗消毒.分散式供水,如直接从江、河、渠、溪、塘、井、涌泉等水源取用水者,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具体消毒方法如下:
1、缸(桶)水消毒处理 自然灾害发生后,若取回的水较清澈,可直接消毒处理后使用.若很混浊,可经自然澄清后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漂粉精片或泡腾片.使用方法为按照水质污染程度以4~6mg/L计算消毒剂使用量.先将漂粉精片或泡腾片压碎放入碗中,加水搅拌至溶解,然后取该上清液倒入缸(桶)中,不断搅动使之与水混合均匀,盖上缸(桶)盖,30分钟后测余氯0.3~0.5mg/L即可.若余氯达不到,则应增加消毒剂量,缸(桶)要经常清洗.同时应注意:漂粉精片和泡腾片易吸水潮解,应保存于密封塑料袋或玻璃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