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 2019-07-04 |
偏颇的看法和偏激的言辞,对于立志从事图书馆工作并默默无闻奉献着的图书馆员是很不公平的.简单的一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显然难以平衡馆员心理,也无法平息误会曲解. 其实部分人的认知与事实大相径庭,"闲人"之说实为以偏概全.或许图书馆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和消极现象,但肯定不是也不可能是主流,噪音的存在不可能左右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因为图书馆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多种服务功能,作为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科学,有其繁复严谨的知识体系,掌握它绝非一朝一夕,做一名称职的图书馆员更非易事,成为业务能手乃至行业精英更是难乎其难.这不仅要求馆员具备较深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思想境界,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服务意识,更为重要的须有恒心和毅力,不断积累知识和优化结构,坚持不懈地学习业务和提升能力.所以馆员们都在岗位上自觉地践行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准则.可能他们既有"阳春白雪"型,也呈"下里巴人"状,文化层次不
一、情趣爱好各异,或许不可能人人是学者,个个成大家,但也绝不会如同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心甘情愿地成为无所事事的"白丁". 雾里看花是不可能清晰准确的.图书馆员究竟是不是"闲人",作为图书馆行业的一员,笔者在高校图书馆二十四载,曾经在图书馆的各个岗位上工作过,认真地体验、品悟和反思,觉得有必要为图书馆员作一次尽可能真实而客观的注解,但愿能够以正视听,使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并且关爱和尊重图书馆员. 图书馆员肯定不是"闲人".图书馆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做一名合格的馆员着实不易.想象中"一杯茶一张报"悠闲轻松过一天与馆员根本无缘.在高校里图书馆员的工作是紧张充实而又有条不紊的,工作指标被分解细化,考核数据既严密又细致,不仅有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整体调控,还由资深教师组成督导组进行监督,由团委学生会随时抽查评议,有一套完备的评估考核系统.馆员工作指标已量化,"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各司其职,根本无人可"闲".每人都必须制定学期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且要进行月份、季度、学期以及年终考核.有些是死任务硬指标,例如每人都需要年初列计划,年底写总结;
每年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无论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要达到目标学时;
要符合所在职称层次的要求,发表一定数量学术论文;
每年年终考核必须合格,晋升职称时须有考核优秀档次等,面对上述一切,馆员还"闲"的了吗? 图书馆员有时确是"咸人".曾经一段时间社会上谣传"图书馆"是即将被淘汰的行业,我想这与图书馆员尴尬的"咸人"身份不无关系.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牢骚味,确实是馆员身份、地位及待遇的真实描绘,其中颇多辛酸和无奈.图书馆虽被称为"知识的殿堂",但馆员却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较低,工作时间长,服务要求严.对多数馆员而言,其职业生涯的开拓受诸多因素制约,进修升迁机会很少,职称评聘就成为晋升的最佳选择.在诸多的职称系列中,图书馆职称的评定是相当严格甚至是苛刻的.高校中图书馆只是教学辅助部门,馆员职称属于副系列范围,政策条款大都向教师主系列倾斜.即便是千辛万苦评上了职称,在评聘分开的政策下,能够顺利被聘用及时兑现待遇的实属不易,申请科研项目则更难.然而工作性质又使它如同"晴雨表"似的敏感,时常被投诉,时而被误解.在许多人眼里图书馆就是现代"藏书楼",馆员就是一群"看书人",工作无非就是借借还还迎来送往,不必具有深奥的知识,更谈不上科学研究以及学术"含金量".虽然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教学和科研均离不开图书馆,但大部分时间图书馆角色无足轻重,是在充当着"鸡肋",只有在对高校评估验收时图书馆立刻身价百倍.短期内领导高度重视,会对其投入大量财物资源,馆员们受宠若惊,加班加点大干一番,情愿累断了筋骨也觉扬眉吐气.待评估热浪一过, "门前冷落鞍马稀", 图书馆重新沦为被遗忘的角落.目前多数高校实行优胜劣汰竞聘上岗,部分图书馆还采取内部定期轮岗,在"读者是上帝"的理念下工作,馆员感到危机重压力大,"跳槽"、辞职现象时有发生,长此以往难免苦恼郁闷而产生职业倦怠.如果再加上激励机制不完善,很容易损伤馆员从业积极性,导致图书馆队伍不稳定――年轻馆员拼搏拿文凭,或考研深造或另谋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