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9-07-13

(三)连续二年未从事慈善活动的;

(四)依法被撤销登记或者吊销登记证书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慈善组织终止,应当进行清算. 慈善组织的决策机构应当在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终止情形出现之日起三十日内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并向社会公告.不成立清算组或者清算组不履行职责的,民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慈善组织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当按照慈善组织章程的规定转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慈善组织;

章程未规定的,由民政部门主持转给宗旨相同或者相近的慈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慈善组织清算结束后,应当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并由民政部门向社会公告. 第十九条 慈善组织依法成立行业组织. 慈善行业组织应当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交流,提高慈善行业公信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第二十条 慈善组织的组织形式、登记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三章 慈善募捐 第二十一条 本法所称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 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 第二十二条 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依法登记满二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决定.慈善组织符合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的条件的,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不符合条件的,不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并书面说明理由.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公开募捐的基金会和社会团体,由民政部门直接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第二十三条 开展公开募捐,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在公共场所设置募捐箱;

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义演、义赛、义卖、义展、义拍、慈善晚会等;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募捐信息;

其他公开募捐方式. 慈善组织采取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方式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内进行,确有必要在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管辖区域外进行的,应当报其开展募捐活动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捐赠人的捐赠行为不受地域限制. 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 第二十四条 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制定募捐方案.募捐方案包括募捐目的、起止时间和地域、活动负责人姓名和办公地址、接受捐赠方式、银行账户、受益人、募得款物用途、募捐成本、剩余财产的处理等. 募捐方案应当在开展募捐活动前报慈善组织登记的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活动载体的显著位置,公布募捐组织名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募捐方案、联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等. 第二十六条 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第二十七条 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对利用其平台开展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进行验证. 第二十八条 慈善组织自登记之日起可以开展定向募捐. 慈善组织开展定向募捐,应当在发起人、理事会成员和会员等特定对象的范围内进行,并向募捐对象说明募捐目的、募得款物用途等事项. 第二十九条 开展定向募捐,不得采取或者变相采取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方式. 第三十条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需要迅速开展救助时,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提供需求信息,及时有序引导开展募捐和救助活动. 第三十一条 开展募捐活动,应当尊重和维护募捐对象的合法权益,保障募捐对象的知情权,不得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 第三十二条 开展募捐活动,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和居民生活. 第三十三条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