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racecats | 2019-07-13 |
org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然而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却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对抗、应付、依赖等不良心理.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 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 无话可说 、 无话可写 .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1、持续实践体验――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师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 帮妈妈拆毛线 、 改造旧衣服 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 做个好邻居 、 楼道里的故事 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 豆芽长出来了 、 秋菊 、 门房老大爷 等内容的训练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2、以阅读为本――阅读是 吸收 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 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 教师借助课本,通过曲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 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 这段描写中 翻起 、 拨开 、 发现 词,学生经过阅读了解到其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以及小伊芙是经过了仔细寻找的.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二、作文指导由 扶 到 放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能力.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 扶 到 放 的过程,并最终达到 教是为了不教 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