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苹果的酸 2019-07-14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

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答案】 (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

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试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

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

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

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

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文化专制. (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解析】需要结合材料及背诵所学知识.该题在结合材料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反面进行对比归纳.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 抗日战争 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示例】可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

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 ( 示例 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建议:增加 淞沪会战 一目.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的全貌. 请考生在第

45、

46、

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 约法三章 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 旁章科条 迅速增至359 章 ,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 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 ;

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 秦汉旧律 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 令 ,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 分)【答案】 (1)从现实需要出发;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