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 2022-12-09 |
王之鸿同志在担任东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期间,刻苦钻研业务,自觉服务中心工作,带领整个团队形成团结、风正、向上的风气,提高了地方志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使地方志办公室成为全区许多工作的咨询服务部门,而且,地方志办公室是"东城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党支部是"东城区先进党支部".王之鸿同志退出领导岗位后,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认真履行续修《北京市东城区志》常务副主编的职责. 该同志的主要事迹如下:
一、钻研业务,成果显著 王之鸿同志担任过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主管新闻中心和《今日东城》报社,是北京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调到地方志办公室后很快进入角色,先后主持编辑出版了《北京百科全书・东城卷》(90万字)、《北京市东城区志》(130万字)、《北京胡同志・东城区卷》(10万字)、《北京东城社会主义建设史》(55万字)、《北京市东城区改革开放30年》(30万字)、《万众一心――北京市东城区抗击"非典"斗争纪实》(40万字),其中,《北京市东城区志》、《北京胡同志・东城区卷》、《万众一心――北京市东城区抗击"非典"斗争纪实》从结构设计、写作要求到修改润色、前言后记均为其一人完成.此外,每年还编辑出版一册《北京东城年鉴》(80万字)、四期《东城史志》杂志(24万字),在《北京地方志》发表论文《谈谈修志的定位问题》,从五个方面总结了东城区第一轮修志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二、主动服务,扩大影响 王之鸿同志强调:有为才能有位.认为"小剧团"可以"唱大戏","弱势部门"可以承担"强项任务".比如:《万众一心――北京市东城区抗击"非典"斗争纪实》一书以东城区委、东城区政府的名义编写,可是牵头单位却是区地方志办公室,区委办公室、宣传部、研究室、区政府办公室却成了协作单位,就连封面设计也出自王之鸿同志之手.面对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王之鸿同志提出:"拆到哪里,我们就拍照到哪里,尽可能地为东城区留存史料".几年来,王之鸿审定了区旅游局编辑的《北京市东城区旅游一览通》,审查了东城区第三次文物普查选定的124个项目,为涉及八个街道的"崇雍大街"两侧胡同标牌所刊内容定稿,指导区卫生局、区武装部编辑了《东城区卫生志》、《东城区军事志》,指导有关街道编辑出版了《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志》、《东城区景山街道史话》、《北京朝阳门》等书.通过服务,扩大了区地方志办公室的影响.前任区委书记王学勤上任后视察慰问区地方志办公室,现任区委书记杨柳荫面对东城区与崇文区合并向区地方志办公室索要《析津志辑佚》、《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等书.主管区长毛桂芬对区地方志办公室评价:"是东城区重要的学术研究部门".
三、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王之鸿同志有过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经历,所以能在以新闻工作者的视角解读东城历史,为现实服务方面进行探索,写出了《王荷波烈牺牲地考》、《怡和冰窖――党的地下联络站》、《麻景贤击毙日本军官始末》等文章引起媒体的一时轰动,北京电视台还制作了专题片播出.他还与姚德仁合著了《北京风物图志・王府井》,由北京出版社出版.2007年,王之鸿开始关注东城区的名人与他们的寓所,至今,已写了62篇文章,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为其在京网上开辟专栏《王之鸿谈名人故居》,《北京晚报》也为其开辟专栏《胡同・名人・故居》,陆续发表文章60篇.中央电视台阳岛评论:"《胡同・名人・故居》栏目之下,近几个月每周四五有文见刊,已积十数篇.我很喜爱这一系列文章,次第剪下贴册,稍暇翻览……'名人故居'系列有个不同于一般报刊登载文章的特点;
文后附'参考资料',并就个别词语加有'注释'.学术性著述采用的这一方法,现在移诸大众类读物中来,这是颇值得欢迎的".中宣部原部长王忍之看过文章后,赠送条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四、开朗乐观,率先垂范 王之鸿同志善于团结人,有着很好的人际关系,这来源于他开朗的性格和幽默的谈吐,也来源于他以身作则,能够率先垂范的作风.下属评论他:"跟着王老师不但乐呵,而且长能耐".他从不搞特殊,要求下级不做的,他一定不做,要求下级做到的,他一定做到.比如: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需要看护隔离人员,对夜间看护人员的要求是四十岁以下的男性科级干部.但区地方志办公室人员少,无法满足这个条件,王之鸿同志当年已经52岁了,却主动到和平里街道的社区接受任务.街道领导在一次夜间检查看护工作状况时发现了,反映给区委组织部将其撤回,这在全区同级干部中是唯一的.再比如:2009年,东城区统计干部住房状况,在"公示"没有达标的干部住房状况时人们才发现,区处级的住房标准是90平方米,而王之鸿同志的住房离标准竟相差60平方米,在同级干部中住房条件是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