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 2019-08-28 |
1
第一章 总概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依据、期限与范围
5
第二章 相关规划解读
6
一、上位规划解读
6
二、相关规划分析
9
三、上版规划评估
11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规划原则
13 第二部分 现状评价及发展认识
14
第四章 现状概况
14
一、行政区划及区位
14
二、自然地理
14
三、资源条件
14
四、社会经济
16
五、城市发展分析
17
第五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
20
一、总体目标
20
二、城乡发展指标体系
20
三、总体发展战略
21
四、城镇化推进战略
22
五、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22 第三部分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3
第六章 县域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23
一、城镇发展概况
23
二、城镇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24
第七章 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24
一、人口现状与发展特征
24
二、户籍人口发展预测
26
三、常住人口预测
28
四、城镇化发展预测
30
第八章 县域城镇体系布局规划
31
一、县域城镇空间总体发展策略
31
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32
三、城镇体系等级结构
32
四、城镇体系职能结构
33
五、农村居民点调控及村庄体系规划
34
第九章 县域产业布局规划
40
一、现状概况
40
二、产业发展总体策略
41
三、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
41
第十章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45
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45
二、发展目标与策略
46
三、综合交通规划
46 第十一章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49
一、旅游发展现状
49
二、旅游发展目标
50
三、旅游发展策略
50
四、旅游资源布局规划
51 第十二章 县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52
一、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52
二、教育设施
52
三、医疗设施
56
四、文化设施
57
五、体育设施
58
六、社会福利设施
59
七、殡葬设施
60 第十三章 县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60
一、给水工程规划
60
二、排水工程规划
61
三、电力工程规划
61
四、通信工程规划
64
五、燃气工程规划
67 第十四章 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67
一、防洪规划
67
二、消防规划
68
三、防震规划
68
四、地灾防治规划
69
五、人防工程规划
70 第十五章 县域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71
一、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71
二、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
72
三、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
73
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74
五、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75
六、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
76 第十六章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7
一、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77
二、县域环境保护规划
78 第十七章 县域多规融合及空间管制规划
81
一、多规融合及空间管控要素分析
81
二、 四界划定
83
三、县域空间管制分区
86 第四部分 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
87 第十八章 城市规划区现状
87
一、规划区现状概况
87
二、发展条件
88 第十九章 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指引
88
一、规划区发展目标及策略
88
二、规划区空间规划结构
89
三、空间管制
89
四、资源保护
89
五、规划区重大设施布局
90
六、规划区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91
七、规划区规划管理
92 第五部分 中心城区规划
92 第二十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92
一、 城市性质与职能
92
二、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95 第二十一章 中心城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102
一、 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02
二、 用地布局规划
102 第二十二章 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
105
一、 现状及问题
105
三、 规划原则
105
四、 规划布局
106
五、 规划建设要求
106
六、 保障性住房规划
107 第二十三章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08
一、 现状及问题
108
二、规划原则
108
三、发展策略
108
四、发展规模
109
五、服务体系结构
109
六、用地布局
110 第二十四章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114
一、 现状
114
二、发展思路
115
三、规划布局
115 第二十五章 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16
一、 工业用地规划
116
二、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116 第二十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
117
一、 现状概况
117
二、规划目标及策略
117
三、对外交通规划
119
四、道路系统规划
119
五、公共交通规划
120
六、城市慢行系统规划
122
七、 停车设施规划
123
八、 加油加气站规划
125 第二十七章 绿地系统规划
125
一、 现状及问题
125
二、目标与原则
125
三、绿地布局规划
126 第二十八章 景观风貌规划
128
一、景观特征及存在问题
128
二、规划目标与原则
128
三、景观风貌分区
128
四、景观系统布局结构
129
五、重要节点建设控制引导
129
六、场所环境与公共空间规划
130
七、建筑小品与街道设施规划
130 第二十九章 旧城更新规划
131
一、 旧城范围划定
131
二、目标与原则
131
三、更新措施
132 第三十章 环境保护规划
132
一、 环境现状
132
二、环境保护目标
133
三、污染防治规划
134 第三十一章 市政工程规划
135
一、 给水工程规划
135
二、排水工程规划
136
三、海绵城市建设
138
四、电力工程规划
138
五、通信工程规划
141
六、燃气工程规划
143
七、环卫工程规划
144 第三十二章 综合防灾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146
一、 指导思想与原则
146
二、防洪规划
146
三、消防规划
147
四、防震规划
148
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49
六、人防规划
150
七、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151
八、重大危险源灾害防治
151
九、生命线系统规划
153 第三十三章 四线及开发强度管控
154
一、四线管制规划
154
二、土地开发强度规划
155 第六部分 规划实施与保障
157 第三十四章 近期建设指引与远景规划构想
157
一、 城市发展时序指引
157
二、近期建设指引
158
三、远景规划展望
159 第三十五章 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160
一、 实施保障措施
160
二、规划管理措施
160 第三十六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61
一、概述
161
二、评价依据
162
三、环境质量现状
163
四、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
165
五、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建议
168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一章 总概
一、规划背景
1、国家层面 (1) 党的十九大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大会主题.
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条.其中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城乡规划、建设、发展在新时期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国家层面的方略指向. 报告提出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体路径和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区域协调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罗甸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及规划建设发展将充分依托十九大召开的历史机遇期,尤其在实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划定三条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