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3-01-07 |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明确这样的道理,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才是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主要是靠自身的努力,以自身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主动、有选择地感知外界的信息,建构自己的理解,从而改变自己以往的认知结构,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品质;
而教育是一种外在的力量,所能起的作用就是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成长氛围,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自主、能动、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的环境.实践证明,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作为所引发的学生主体的反应、所收到的教育效果有很大的不同. 我不由得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男孩养了一只小乌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男孩想让这只小乌龟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风景,他用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却未能如愿.他试着用手去拍打它,用棍子敲击它……但任他怎么拍、怎么敲,乌龟就是连动也不动,气得他噘着小嘴,很不开心.后来,爷爷看到了,笑了笑,帮他把小乌龟放到了一个暖炉边上.没过一会儿,小乌龟便慢慢地把头、四肢和尾巴伸到了壳外.男孩开心地笑了. 这个简单的小故事,正好可以用来诠释我们的教育.教育不就如同把小乌龟的头从壳中引出来吗?教育就是为学生创设环境、提供服务的 引出 工作.教育中的 引出 ,就是把学生身上原有的 善 引发出来并发扬光大,并引导学生对自身的 失 最大限度地予以补救.正如古人所言,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引出 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严厉的、冷冰冰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方式,如同小男孩逼迫小乌龟;
另一种是友善的、温情脉脉的、让人产生愉悦感的方式,恰似老爷爷用温暖引导小乌龟. 教育以温和的面貌出现,才能有效地 引出 所谓以一种温和的面貌出现,就是说教育要给人以温暖,要注重引导与激励,使学生产生愉悦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茁壮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作为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第一要务就是要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多使用赞美的语言,不断地把温暖送给学生. 俗话说 亲其师,信其道 ,如果学生从心底里喜欢教师,在听从教师的教导时就会像小乌龟感受温暖后探出头一样自觉和顺从、教育的效果也就显而易见. 一个美国孩子在上小学时,遭遇到严重的学习障碍,尽管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可仍不断遭受挫折与失败.他自以为比别人 笨 ,于是就退却、消沉,并开始装病逃学.到了五年级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默菲.默菲老师没有因他的 笨 而轻视他,相反,还满腔热情地鼓励他.有一天课后,默菲老师把他叫到一边,将他的一张考卷递给他.那上面,他的答案都写错了. 我知道你懂得这些题目,为什么我们不再来一次呢? 默菲老师挨个说出考卷的原题让他回答.他每答完一道题,默菲老师都要微笑着说: 答得对!你很聪明!我知道你其实懂得这些题目.我相信你的成绩会好起来的. 老师一边赞美,一边把每道题都打上勾.想不到,默菲老师的这一赞美和鼓励,激发了这个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告别了绝望.从此,他倔强地与命运抗争,不再认输,不再懈怠,终于完成了正常人也难以完成的学业,成就了一番事业.他就是美国的医学博士、纽约大学医疗中心儿童神经外科主任、世界上第一流脑外科权威之一的弗雷德・J・爱泼斯坦. 爱泼斯坦从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成为一流医学专家,我们无法量化默菲老师所起的作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默菲老师的赞美驱除了爱泼斯坦心灵上的阴霾,使他看到了生活的美丽,看到了希望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