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 2013-02-20 |
1、案例呈现: 海南省屯昌县城郊有个大洞村.
村前面50米之内有4座庙宇祠堂,一座比一座新.其中最新的是今年初刚建好的东水公庙.与新庙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周围破旧的农村、穷困的农民,还有正在危旧的校舍读书的小学生. "东水公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是用大理石雕刻的"芳名录",专门表彰捐献建庙的"功臣".一批党政官员的名字竟然十分醒目地排在最前面,连学历、官衔、职称都写得明明白白,大有炫耀当代、流芳百世之意. 记者依次看了4个庙宇祠堂:一座是保佑学子中举成名的文昌帝君庙,两座分别是周、何家的祖祠;
而新建成的东水公庙则供着"东水岗主元皇大帝".东水公庙大厅的两面墙壁上的"芳名录"上刻满了名字,其中捐款600元以上的39人都是头面人物,如:郑兴美,正处级干部,担任过屯昌县副县长、海口市工业局副局长等职,捐款3500元;
郑贤明,武警边防大队助理,上尉,捐款2000元;
陈万成,海口国税局龙华分局副科长,捐款1500元;
胡绍清,副处级,屯昌县纪委副书记,捐款1000元;
黄日升,正科级,屯昌县工商联主席,捐款1000元……捐款总共11万多元,建成后还剩余7000多元. 庙前还新建一口很大的井,旁边写着"农村引水工程――国债项目".有钱建庙,却用国债打井,难道神灵也要扶贫?更荒唐的是,该村的大洞小学教室和学生宿舍是危房,每逢下雨天,学校只能放假. 记者了解到,类似大洞村大建庙宇祠堂现象,近年在海南省愈演愈烈.许多乡村还相互攀比,耗费巨资为供奉、祭祀先祖修建的"公庙",一座比一座高档气派. 海南省农民人均收入至今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当地党政领导放任自流,甚至带头捐款筹建庙祠等现象,广大农民极为不满.群众强烈呼吁:党政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积极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捐钱捐物多搞公益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04年7月26日,楚天都市报)
2、案例讨论: (1)"有钱建庙无钱建校"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公众科学素养与经济增长不同步?
3、案例点评: (1) 这一现象说明科学世界观的建立不是自发的,必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教育.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反对封建迷信,以科学的世界观占领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同时,要提高基层党政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基层领导干部. (2)科学素养是指"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中国科协5月19日发布"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2003年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达到1.98%,也就是万人中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才198人.我国经济每年以将近9%的速度增长,而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相对滞后.两者不协调原因有二.其一,农村拖了后腿.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4.1%,农村居民为0.7%.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社会事业落后,许多农民没有接受起码的教育.其二,公民迷信程度相当严重.调查显示,现在仍有高达26.6%的人相信"相面";
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20.4%的人相信"求签";
14.7%的人相信"星座预测"……其中,真正迷信者占13.3%.迷信越多说明对科学知识所知不多. 科学素养和意识的发展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经济增长不同步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经济增长尽管为科学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条件,但如果不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加强科学的普及与教育,就不会有科学素养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经济增长也将失去精神动力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