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 2019-08-01 |
第一篇 行政审查部分
1
第二篇 技术审查部分
2 1 总则
2 2 总平面专业审查要点
3 3 建筑专业审查要点
5 4 结构专业施工图审查要点
22 5 建筑电气专业审查要点
35 6 给排水专业审查要点
40 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审查要点
55 8 热能动力专业审查要点
64 9 岩土工程审查要点
67 10 建筑幕墙审查要点
72 11 智能化专业审查要点
79 12 人防专篇审查要点
82 13 装配式建筑专篇审查要点
99 14 建筑信息模型审查要点
104 15 消防专篇审查要点
4 0.
000m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是否与建筑总平面图一致;
2)混凝土结构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时,应注明所采用的标准图名称及编号或提供标准图.
4 建筑分类等级 应说明下列建筑分类等级及所依据的规范或批文: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4)主体结构类型及抗震等级;
5)地下室防水等级;
6)人防地下室的设计类别、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和防核武器抗力级别;
7)建筑防火分类等级和耐火等级;
8)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
5 主要荷载(作用)取值及设计参数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取值是否正确.
6 设计计算程序 1)结构整体计算及其他计算所采用的程序名称、版本号、编制单位.复杂结构是否采用两种不同力学模型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超限高层是否按性能目标要求进行必要的中震、大震分析;
2)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模型是否恰当,多、高层建筑整体计算的嵌固部位和底部加强区范围是否正确.
7 主要结构材料 1)结构材料性能指标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3.9.2规定;
2)混凝土强度等级,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轻骨料混凝土的密度等级;
注明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采用预搅拌混凝土的要求;
3)砌体的种类及其强度等级、干容重,砌筑砂浆的种类及等级,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采用预搅拌砂浆的要求;
4)钢筋种类及使用部位、钢绞线或高强钢丝种类及其对应产品标准,其他特殊要求是否正确.
8 地基和基础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描述、各主要岩(土)层的压缩模量及承载力特征值等取值是否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一致;
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及技术要求是否恰当;
2)基础有效埋深、基桩间最小净距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3)有抗浮要求时,抗浮措施是否可靠.施工期间有降水要求时,降水及终止降水的条件是否合理;
4)地基加固处理时,地基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最终变形值的控制要求是否合理;
5)基坑、承台坑回填要求是否合理;
6)是否明确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7)各类地基基础检测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9 钢筋混凝土工程 1)各类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及其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2)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连接方式及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3)预应力构件采用后张法时的孔道做法、布置要求、灌浆要求以及预应力构件张拉端、固定端构造要求及做法,锚具防护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4)预应力结构的张拉控制应力,张拉顺序,张拉条件等是否合理;
5)梁、板的起拱要求及拆模条件是否合理;
6)后浇带补浇时环境温度要求是否合理;
7)是否明确防雷接地要求.
10 钢结构工程 1)是否明确钢结构的部位及结构形式、主要跨度等;
2)采用的钢材牌号和质量等级及所对应的产品标准是否恰当;
3)各种钢材的焊接方法及对所采用焊材的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4)螺栓种类、性能等级,高强螺栓的接触面处理方法、摩擦面抗滑移系数以及各类螺栓所对应的产品标准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5)组合结构的焊钉种类及对应的产品标准是否正确;
6)明确的钢构件成形方式是否合理;
7)是否明确压型钢板的板材的厚度、强度、板型(最小截面惯性矩等)、镀层涂装方式、镀量要求、与结构的连接件强度刚度要求等;
8)焊缝质量等级及焊缝质量检查要求是否合理;
9)钢构件制作要求是否合理;
10)对大跨度钢结构,提出的施工要求是否合理;
11)涂装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12)钢结构主体与围护结构的连接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11 砌体工程 1)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是否正确;
2)是否明确砌体墙的材料种类、厚度、成墙后的墙重限制;
3)砌体填充墙与框架梁、柱、剪力墙的连接要求或注明所引用的标准图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4)是否明确砌体墙上门窗洞口过梁要求或注明所引用的标准图;
5)构造柱、圈梁设置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12加固改造和改扩建工程 1)加固采用的材料性能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2)加固和改扩建的拆除、施工顺序和临时支撑的要求是否安全;
3)设计依据是否提供原结构鉴定报告.
13 检测(观测)要求 1)沉降观测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2)大跨结构及特殊结构的检测、施工和使用阶段的健康监测要求是否合理.
16 绿色建筑结构部分设计说明 1)应说明混凝土结构中各构件(基础、柱、剪力墙、梁、板)的强度等级不低于400MPa级钢筋的用量占受力普通钢筋总量的比例及使用部位,或使用HRB500级钢筋占受力普通钢筋总量的比例及使用部位;
应说明混凝土竖向承重构件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 2)应说明钢结构中Q345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用量的比例及使用部位;
3)钢结构应说明耐候结构钢或耐候型防腐材料的要求及使用部位. 混凝土结构应说明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标号、使用部位及其占混凝土总用量的比例;
4)应说明是否采用预拌混凝土及使用部位;
18 初设阶段明确采用的抗震加强措施在施工图中是否落实到位. 4.4 地基和基础设计
1 天然地基基础埋置深度是否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1节规定.
2 地基承载力计算是否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节规定.
3 地下室顶板和外墙计算,采用的计算简图和荷载取值(包括地下室外墙的地下水压力及地面荷载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有人防地下室时,要注意审查基础结构是人防荷载控制还是建筑物荷载控制.
4 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是否对下卧层进行了强度和变形验算.
5 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是否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5.4.2条考虑基础稳定性验算.
6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否正确,群桩的承载力计算是否正确;
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矩形桩、椭圆桩及利用原位载荷板试验成果计算桩基础,是否按《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200-2014第5.3.
8、5.3.9条计算桩基承载力.
7 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是否正确.
8 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是否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4节规定.
9 地基变形计算、桩基沉降验算、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间差异沉降控制和处理是否正确.
10 基础设计(包括桩基承台),除抗弯计算外,是否进行了抗冲切及抗剪切验算以及必要时的局部受压验算,是否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第8.2.7~8.2.14条、8.3.1条、8.3.2条、8.5.17~8.5.23条及8.4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8.2.9条规定.
11 承台的构造是否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第8.5.17条规定.
12 坡顶建筑桩基础是否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避免上部结构竖向荷载传至边坡支护结构.
13 基础梁配筋计算模型是否合理,荷载是否存在遗漏.抬挡墙的基础梁是否考虑土压力的作用. 4.5 混凝土结构 4.5.1 结构布置
1 房屋结构的高度是否在规范、规程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以内;
超限高层建筑(适用最大高度超限、适用结构类型超限及体型规则性超限的建筑)是否已进行结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并按专家审查意见进行修改.
2 结构平面布置是否规则,抗侧力体系布置、刚度、质量分布是否均匀对称;
平面规则性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3.4.1规定,对平面不规则的结构(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等)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
3 结构竖向高宽比控制、竖向抗侧力构件的连续性及载面尺寸、结构材料强度等级变化是否合理;
对竖向不规则结构(侧向刚度不规则、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竖向局部水平外伸或内缩及出屋面的小屋等)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
4 主楼与裙房的连接处理是否正确;
结构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5 转换层结构选型是否合理,转换层结构上下层楼板及抗侧力构件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了加强.
6 建筑及设备专业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例如建筑开角窗及设备在梁上开洞等,是否已采取可靠措施.
7 房屋局部采用小型钢网架、钢桁架、钢雨蓬等钢结构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安全可靠,结构计算、构造、加工制作及施工安装应符合规范规定.
8 填充墙、女儿墙和其他非结构构件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是否安全可靠.
9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
框架结构中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体墙承重;
多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高层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10 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
11 框架结构中,当仅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其设计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6.1.3条的规定.
12 高层建筑采用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时,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JGJ3-2010第7.1.
8、7.2.2条的规定.
13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柱间是否设置框架梁.
14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适用范围、结构布置、抗震措施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JGJ3-2010第10章的有关规定. 4.5.2 结构计算
1 超限及初设阶段结构设计采取的加强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2 结构平面简图和荷载平面简图是否正确.
3 地震作用计算原则是否符合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5.1节的规定;
位于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石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等抗震不利地段的建筑,地震动参数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8条进行放大.
4 需进行时程分析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否提供了相关资料,地震波和加速度有效峰值等计算参数的取值是否正确.
5 薄弱层和薄弱部位的判别、验算及加强措施是否正确及有效.
6 转换层上下部结构和转换层结构的计算模型和所采用的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