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达达恰西瓜 | 2013-06-02 |
――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的粘结强度设计值;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通过直径为95L的桩身混凝土试件的电通量;
――桩端端阻力特征值;
――桩周第i层土(岩)的侧阻力特征值;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桩身的抗弯承载力特征值;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
Ec ――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
――桩身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容重;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第i单桩的水平力;
――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计算的,作用于单桩的弯矩设计值;
Mxk――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计算的外力,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主轴的力矩;
Myk――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计算的外力,绕通过桩群形心的y主轴的力矩;
――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计算的基桩拔力;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基桩的竖向力;
2.2.3 几何参数 A ――管桩桩身横截面面积;
As――管桩内孔内附加连接钢筋总公称截面面积;
Ap――桩端面积(桩尖水平投影面积);
当采用开口型桩尖时,按封口型桩尖计算水平投影面积;
D ――管桩外径;
d0 ――管桩内径;
t ――管桩壁厚;
li ――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
La――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 Up――桩身外周周长;
Upn――管桩内孔圆周长;
xi、yi――桩i至桩群形心的y、x轴线的距离;
2.2.4 其它 n――计算的桩数;
N――修正后的标准贯入击数;
N′――实测标准贯入击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抗拔系数;
――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管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触探杆长度校正系数 【条文说明】2.2 符号注意了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统一.条文中公式为符合习惯及方便书写,可能另有特别约定,此时从其约定.
3 管桩岩土勘察 3.0.1 勘察重点应评价场地和建筑物对管桩的适宜性并作出适宜性建议.场地适宜性方面应重点评价:管桩的稳定性、场地均匀性、承载力特性(即岩土参数)、沉桩方式选择、沉桩可能性以及管桩对场地环境条件的限制性要求.建筑物适宜性方面应重点评价:管桩与上部结构的整体受力特性、刚度适配性、抗震稳定性等. 3.0.2 管桩基础的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数量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勘察等级为甲级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数量不少于5个,勘察等级为乙级的单栋高层建筑、单栋多层建筑及同一场地建筑群的单栋建筑物勘探点数量不少于4个,同一场地密集建筑群的单栋建筑物勘探点数量不少于3个,且每栋建筑物至少有1个控制性勘探孔.
2 勘探点应按建筑物的角点、周边或柱列线进行布置,间距宜取12~30m,应能控制桩端持力层层面和厚度的变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带有裙房和外扩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布置勘探点时与主楼同等考虑.高层建筑不仅应沿建筑物周边布孔,其中线尚宜布设勘探点,以查明地层在纵横两个方向的变化情况.当相邻勘探点所揭露的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时,勘探孔的间距应适当加密,并应绘制持力层等高线,以供设计、施工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