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2013-09-15

1 加载应逐级进行,每级加载宜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1/15,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

每级荷载加载后,荷载箱上、下承压板位移均达到位移相对稳定标准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2 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2倍,每级荷载维持1h;

3 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5.2.2 位移观测: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每级荷载施加后第1h内应在第

5、

15、

30、

45、60min测读位移,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达到相对稳定后方可加下一级荷载.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

15、

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5.2.3 相对稳定标准:每级加载每1h的向上、向下位移均不大于0.1mm并连续出现2次(从每级加载30min后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位移观测值计算). 5.2.4 终止加载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荷载箱上段位移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 某级荷载作用下,荷载箱上段位移大于前一级位移量的5倍,且累计位移量超过50mm;

2 荷载箱上段位移累计超过80mm;

3 某级荷载作用下,荷载箱上段位移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4 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

2 荷载箱下段位移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 某级荷载作用下,荷载箱下段位移大于前一级下段位移量的5倍,且总位移量超过40mm;

2 某级荷载作用下,荷载箱下段位移大于前一级下段位移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3 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值;

4 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累计位移量为60mm~80mm;

3 荷载已达荷载箱加载极限,或两段桩累计位移已超过荷载箱行程.

6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确定 6.0.1 单桩上、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1 根据位移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 1)对于陡变型-、-曲线,取-、-曲线发生明显陡变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

2)对缓变型-、-曲线,当桩径小于800mm时,上段桩极限侧阻力值取对应于位移量为40mm时的荷载;

下段桩极限承载力值取对应于位移量为40mm时的荷载,当桩径不小于800mm时,上段桩极限侧阻力和下段桩极限承载力值可取对应于位移量为0.05(为桩直径)时的荷载;

3)对于荷载箱下段桩在前几级加载过程中出现位移不超过100mm的突变,但经荷载持续稳定一段时间后,位移趋于稳定的,对下段桩宜按缓变型处理.

2 根据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上段桩取-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上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下段桩取-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6.0.2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确定

1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按式(6.0.2-1)确定 (6.0.2-1)

2 当荷载箱埋置桩端时,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按式(6.0.2-2)确定 6.0.2-2) 式中: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kN);

――荷载箱上段桩的极限承载力(kN);

――荷载箱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kN);

W ――荷载箱上部桩钢筋混凝土自重(kN);

――桩侧抗拔与抗压阻力比;

(其中,分别为第i层桩侧土的桩侧抗拔与抗压阻尼比和土层厚度),对于桩侧土主要为粘性土、粉土=0.85,对于砂土=0.75;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