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 2014-03-04 |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黑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东北北部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耕地集中连片,林地面积多,是全省主要农林牧业生产基地.全市土地面积5306165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7%,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地条件.
第一节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一、土地利用状况 根据2005年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市土地面积5306165公顷. ――农用地.全市农用地面积463108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7.3%.其中:耕地1789893公顷,占33.7%;
园地12454公顷,占0.2%;
林地2635540公顷,占49.7%;
牧草地75424公顷,占1.4%;
其他农用地117769公顷,占2.3%. ――建设用地.全市建设用地面积25547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8%.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00853公顷,占3.8%;
交通用地23101公顷,占0.4%;
水利设施用地22683公顷,占0.4%;
其他建设用地8838公顷,占0.2%. ――其他土地.全市其他土地面积41961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9%.其中:水域201500公顷,占3.8%;
自然保留地218110公顷,占4.1%.
二、土地利用特点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区域差异较大.全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各区域之间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相差较大,使区域土地利用出现较大差异.市域东部地处张广才岭山区,林地面积大,生态环境良好,蚂蚁河流域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水田面积占三分之一,土地利用呈农林交错状态;
市域西部位于松嫩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较强,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全市主要粮食产区;
哈尔滨市区及周边县(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大,单位面积二三产业产值高,土地收益丰厚;
市域北部位于小兴安岭山区南麓,耕地面积小,林地比重大,具有明显的林区土地利用特征. ――农用地分布相对集中,农林牧业协调发展条件好.哈尔滨市地处松嫩平原东部,耕地、林地、牧草地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农林牧业发展.耕地主要分布在市域西部和南部的呼兰、阿城区以及双城、五常、宾县、巴彦等县(市),土质肥沃,集中连片,适宜于大面积机械作业和规模经营;
林地面积大,主要分布在市域东部和北部的尚志、方正、延寿、木兰、通河等县(市);
牧草地以天然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呼兰区及宾县、依兰县的江河沿岸低洼地. ――土地自然肥力较高,耕地质量较好.哈尔滨市耕地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优质土壤为主,呼兰、阿城区以及双城市、宾县、巴彦县是松嫩平原黑土带主要分布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自然肥力较高,适于发展农业生产.根据全市耕地质量调查结果,高中产田面积占80%以上,2005年全市平均粮食单产为5977千克/公顷,高出全省平均单产3640千克/公顷的64%. ――建设用地比重大,单位土地面积二三产业产值高.哈尔滨市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市建设用地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全市城镇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区及周边县(市、区),单位土地面积第
二、三产业产值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一倍多,是全省经济发达地区.
三、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哈尔滨市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土地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用地结构和布局基本趋于合理,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紧缺.2005年全市人均耕地0.18公顷,低于全省人均耕地0.31公顷的水平,其中哈尔滨市区人均耕地0.07公顷,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全市耕地后备资源以荒草地和滩涂为主.2005年,全市荒草地面积10884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1%,荒草地分布比较零散,地势低洼,开发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