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 2014-05-28 |
海域使用、保护及开发建设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等. 7)防御能力 各类承灾体的工程性及非工程性抗冰措施、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能力等. 8)基础地理数据 1:50万基础地理数据,包括海岸线、各级行政界线以及海域面积等基础地理信息. 9)其他资料 6.2.2 资料处理 所收集的各类资料均应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并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实测数据资料应附有证明如下质量要素的元数据: 1)权威性:提供资料的单位需通过相应观测项目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具备海洋观测的职能和资历;
2)时效性:所提供资料应在评估活动期限内有效,自资料产出以来,观测点的环境条件未动摇资料的代表性;
3)溯源性:获取数据的仪器应符合我国计量法的法制要求,数据应能溯源到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4)准确性:源自方法、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测量不确定度贡献导致的综合测量不确定度符合评估活动的要求;
5)可比性:评估范围及相邻区域内的数据资料应实现观测方法、观察仪器标准化,遵从该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连续变化,对离群数据能有严格的解释理由和处置措施;
6)兼容性:资料要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观测点的时、空坐标准确、清楚,量和现象定义准确统一,图件规格、符号、色标实现标准化,各评估单元的资料应可融合,拼接和交流. 对于实物或声像资料亦应具有权威性、时效性、可比性和兼容性. 6.3 危险性分析 6.3.1 评估指标选取与分析 在整合、处理各类冰情资料的基础上,选择海冰厚度、冰期和海冰密集度等作为主要指标对结冰海区的冰情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海冰危险性. 6.3.2 海冰灾害基本特征及重大(典型)海冰灾害实例分析 选择我国结冰海区曾经发生的重大或典型海冰灾害实例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用于核实分析海冰危险性等级的冰情要素. 6.3.3 危险性等级划分 综合考虑冰厚、冰期以及密集度等冰情要素特征,将海冰危险性划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和低5个等级(划分标准详见附录A). 6.4 风险评估 6.4.1 评估单元 近岸海域(12海里以内)及其沿岸以地(市)级行政区域岸段为基本评估单元进行评估;
根据我国结冰海区的油田(群)及石油平台实际分布状况,将结冰海区海上油气开采区(主要是渤海)划分为辽东湾北部、辽东湾南部、渤海湾北部、渤海湾西部、渤海湾南部及黄河三角洲、渤海中部以及莱州湾东部等7个基本评估单元进行评估(具体海域范围及拐点坐标详见附录B). 6.4.2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体系由海冰自然致灾因子和评估海区主要经济社会活动(即承灾体)组成.其中,自然致灾因子包括冰厚、冰期和密集度等;
经济社会活动(承灾体)包括交通运输、油气开采、海水养殖、海洋(岸)工程和有人居住岛屿等. 6.4.3 评估方法 建立自然致灾因子评估指标体系、经济社会活动(承灾体)评估指标体系,以及海冰灾害风险综合评估体系,按照各类指标影响贡献大小计算综合权数,确定风险评估值(具体方法详见附录C). 6.5 风险区划 6.5.1区划方法 海冰灾害风险区划应按照高风险(Ⅰ级)、较高风险(Ⅱ级)、较低风险(Ⅲ级)和低风险(Ⅳ级)四个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具体划分标准详见附录D). 依据附录C计算出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值(R)和附录D给出的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并适当结合历史典型海冰事件的灾害状况和防灾减灾的具体要求确定评估海区海冰灾害风险等级. 6.5.2图件绘制 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