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 2014-10-18 |
折形状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2.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欣赏自然界中生物奇妙的形状与构造,感叹他们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制作纸筒时,细致、认真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纸、书、鸡蛋壳、双面胶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折形状 1.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老师,同学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老师想用一张纸托起我们的科学书,可总是失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师示范纸托课本) 2.学生思考,同桌相互讨论.(注意要把科学书托起15厘米以上,老师只提供一张A4纸和双面胶.) 3.我们一起来挑战自我!同学们能不能借助一张A4纸和双面胶把科学课本托起15厘米以上.谁来试一试?请学生到讲台上操作. 4.交流汇报: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承受科学书的重量呢? 学生回答?形状改变了,承受力变大了.(板书:形状、承受力)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通过折形状研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我们把白纸折成三角形纸筒、正方形纸筒、五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试一试,比较哪种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最大? 2.首先四人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①怎样把纸折成三角形纸筒、正方形纸筒、五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等形状?(注意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的材料.) ②纸筒除形状不同外,哪些应相同?(相同的白纸,纸的张数等都相同.) ③用什么来比较不同纸筒的承受力大小?放重物时应注意什么?(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纸筒的撞击力,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 ④怎样记录?如果放到4个钩码时纸筒倾倒,应记录几个钩码? ⑤小组分工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⑥还应注意什么?(实验时,先预测,再实验.使用工具注意安全.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3.分组交流设计方案. 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5.在视频展示台展示,汇总小结. 6.思考:为什么圆筒形的承受力最大? 7.圆柱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的分布,所以每一点承受力不大,整体承受力却比较大;
正方形有四个角,不能把加在上面的承受力均匀的分散开,每一点承受力都比较大,整体承受力就比较小. 8.演示实验:用圆筒形纸筒托起红砖,先预测,再实验,看最大能托起几块. 9.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薄薄的纸,如果改变形状,的确可以托起较重物体.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发现薄的材料用不同方式折叠和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叠和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大小也是不相同的. 10.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我们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增大它们的承受力.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物体利用了这个知识!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
三、拓展应用:蛋壳的启示 1.(出示国家大剧院的图片)这是什么?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 生:椭圆形的 2.讲述:椭圆形有的时候也叫拱形.像我们常见的――鸡蛋 3.老师请一名学生把鸡蛋放在掌心使劲捏,鸡蛋会破吗? 其余生观察 4.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蛋不易捏破呢?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可能和鸡蛋的形状有关系吧.) 5.小结:对呀,鸡蛋的这种形状有一个优点,它比较坚固,能承受比较大的物体.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发明了表面弯曲、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结构,既坚固又节省材料. 6.播放录像:蛋壳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