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静看花开花落 2015-03-28

1986 16606

2011 13.8

2000 59700

2400 4.2

1987 18625

2019 12.2

2001 66104

6404 10.7

1988 21014

2389 12.8

2002 72500

6396 9.7

1989 21029

15 0.1

2003 86200

13700 18.9

1990 20971 -58 -0.3

2004 97000

10800 12.5

1991 25261

4290 20.5

2005 106000

9000 9.3

(二)布局趋于合理 目前,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有水泥厂.从布局上看,水泥的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没有大量的调入调出,布局已基本趋于合理.

(三)结构调整加快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制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开始,在国家的推动下,我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1995年新型干法水泥2853万吨,仅占总产量的6%.2000年上升到7188万吨,占总产量的12%.2004年上升到3.2亿吨,占总产量的33%.到2005年底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到4.73亿吨,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45%.一年间增长12个百分点.目前,新型干法水泥发展已经形成了由政府导向、市场拉动、企业自主发展的良好局面,对促进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规模生产扩大 经过20多年发展,水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大企业集团发展壮大,对提高我国水泥工业的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2000年,国家重点支持的十大水泥企业集团产量合计2640万吨,仅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4.4%.到2005年底,这一比例已提高到15%,其中安徽海螺集团产量已超过6200万吨.

(五)装备水平提高 水泥行业科研创新与技术开发能力不断提高,装备制造水平有了很大进步.目前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已全部国产化,日产4000吨、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日产8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日产10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已经投产.工艺先进、技术成熟的大型国产化装备为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加快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也为我国大型水泥技术装备出口奠定了基础.

(六)效益同步增长 水泥行业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2005年全行业实现利润80.5亿元.按统计口径计算,6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效益显著,占全行业的73%,小型企业只占27%.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和技术经济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不具备经济规模和落后工艺的水泥项目已普遍不被认同.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偏低、落后生产能力仍占相当比重、能耗大、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长期低水平发展积累的原因,也有近两年在市场需求拉动下,一些企业不顾产业政策,低水平盲目扩张所带来的后果.

(一)厂点分散规模小,质量不稳标号低 全国共有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水泥企业5000多家,企业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平均规模仅为22万吨,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水泥生产能力中55%左右仍为落后的立窑和小型干法中空窑,32.5级水泥等低端产品约占总产量的85%,42.5级及以上的约占12%,其余为特种水泥.我国混凝土标号大部分为C

20、C30,而国外多为C

50、C60.由于混凝土标号标准低,特别是立窑水泥产品质量不稳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寿命.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